吴金希,男,1969年生,山东莱芜人,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2009-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访问研究,师从开放式创新(Open 2005-2006年,兼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企业理论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1999-2002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2003-2005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从事公共政策研究;
2005年至今,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副教授。
2009-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访问研究,师从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之父Henry Chesbrough教授,以及当今战略管理大师和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y)理论创始人David J Teece教授。过去十年,曾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制造研究中心做过访问研究,还短暂访问过香港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耶鲁大学等高校。
2005-2006年,兼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企业理论研究工作。
1991-1996年间,还曾供职于中国莱钢股份集团,从事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
学术成果
近年来,发表与专业有关的核心学术期刊论文20余篇,大部分被CSSCI收录,部分被EI收录,其中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中外企业文化》、《科学学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曾被多次引用过,或被作为重要部门决策参考。
2005年出版专著《用知识赢得优势――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与战略》;2006年,主编教材《高级工商管理核心教程》;2010年编著教材《战略管理:理论、模型与案例》;独立或者主持翻译学术专著多部,包括《文化与技术创新》、《创新突围》、《集成产品创新》、《技术学习:来自新兴工业经济体的经验》等。
主讲课程:“创新时代的战略管理”、“战略新兴产业模式创新”、“战略管理与公司全球化”等。
主要论文与著作
论文
[1]吴金希.论公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4(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吴金希.创新生态体系的内涵、特征及其政策含义[J].科学学研究,2014(1).
[3]冯云昊,曹迪,吴金希.中美典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比较分析:以两个增材制造研究院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22(3).
[4]徐爽,闫亭豫,吴金希.日本科技基本法设立以后科技政策的演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2).
[5]吴金希,闫亭豫.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高度重视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建设[J]科技导报(北京),2021(4).
[6]赵惠,吴金希.基于环境西蒙·库兹涅茨曲线的京冀区际环境污染转移的测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5).
[7]吴金希,从“带土移植”到创建创新生态体系——基于同方股份的探索式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8]吴金希.公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技术能力跃迁[J]清华大学学报,2014(3).
[9]吴金希.理解创新文化的一个综合性框架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软科学,2011(5).
[10]丁玲,吴金希,核心企业与商业生态系统的案例研究:互利共生与捕食共生战略[J].管理评论,2017(7).
[11]丁玲,吴金希,企业生态位的空间拓展与生命周期:联想研发组织演化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19(10).
[12]董铠军,吴金希.创新理论发展的四阶段论:回顾与解读[J]自然辨证法研究,2018(2).
[13]吴金希.创新文化:国际比较与启示意义[J].清华大学学报,2012(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4]吴金希.论公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理论辨析、国际比较与政策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3(6).
[15]吴金希,孙蕊,马蕾.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概念、特征与挑战[J].科学学科学技术管理,2015(8).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6]吴金希,“创新”概念内涵的再思考及其启示[J]学习与探索,2015(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7]孙蕊;吴金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2)。
[18]吴金希,李宪振.地方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角色和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8).
[19]吴金希,李宪振.台湾工研院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对发展新兴产业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2(7).
[20]吴金希,李宪振.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台湾工业研究院推动产业创新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0).
[21]吴金希,李宪振.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产业创新的机理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3(3).
[22]史会斌,吴金希,李垣.能力组合效应对组织运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4(7).
[23]史会斌,吴金希.基于任务环境和制度环境的联盟中组织公平感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4(6).
[24]刘小玲,吴金希,王翠霞.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流动项目主任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科学基金,2007(3).
[25]马琳,吴金希.全球创新网络相关理论回顾及研究前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1).
[26]吴金希.有一种力量叫“硅谷场”,学习时报,2013,7,22.
[27]吴金希.推动由制造中心向创新中心和科学中心转变,学习时报,2018,5,28.
[28]吴金希.以创新为支撑建设科技强国,光明日报,2020,10,19.
[29]吴金希.创新不问“出身”,光明日报,2021,4,19.
专著、教材、译著
[1]吴金希著.创新生态体系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8.
[2]吴金希,松野丰,孙蕊著.借鉴与转型:中日产业政策比较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
[3]吴金希编著.战略管理(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
[4]吴金希著.用知识赢得优势: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与战略[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5.
[5]吴金希,彭锐等编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模型与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6]吴金希(执行主编)等编著.《高级工商管理教程》(上、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7]钱小军,周剑,吴金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9.
[8]王有柱,吴金希,李保明.聚变:产业转型升级的C3模式[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3.
[9]李政,麻林巍,吴金希.国外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8,6.
[10]钱小军,周剑,吴金希.巴黎协定后中国绿色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6.
[11]吴金希等译.技术、学习与创新:来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经验[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5.
[12]吴金希等译.文化与技术创新[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6.
[13]吴金希等译.创新突围[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7.
[14]吴金希等译.企业产品创新[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0.
Selected English Papers
[1]Jinxi Wu,Ran(米雪) Ye,Ling Ding,Chao Lu,Martin Euwema.From“transplant with the soil”to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A case study of a leading high-tech company in China.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36(2018)222-234.SSCI.
[2]Ling Ding,Ran 米雪 Ye,Jinxi Wu,Platform strategies for Innovation ecosystem:Double-case study of Chinese automobile manufacture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9(2019)1564—1577. SSCI.
[3]Jinxi Wu,Jie Yang,Linwei Ma,Zheng,Li,Xuesi Shen.A system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ron 矿石 in China,Resources Policy.48(2016):32-40.SSCI,SCI.
[4]Ke Rong,Jinxi Wu,Yongjiang Shi,Liang Guo,Nurturing business ecosystems for growth in a foreign market:Incubating,identifying,and integrating stakeholder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管理学 Volume 21,Issue 4,December 2015,293-308.SSCI.
[5]Ling Ding,Jinxi Wu,Innovation Ecosystem of CNG Vehicles:A Case Study of Its Cultiv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Sichuan,China. Sustainability 2018,10(1),39.doi:10.3390/su10010039.SSCI.
[6]Bai,Xu;Wu,Jinxi;Liu,Yun;Xu,Yihan.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on 3D printing industry 表演Scientometrics,2020,124(2):1015-1051.SSCI.
[7]Xu Bai,Jinxi Wu,Yun Liu,Yue Yang,Meng Wang.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2021(1):1-17.SSCI.
[8]Ling Ding,Jinxi Wu,Taohua Ouyang.Promoting adaptive agility through modularity:a Chinese c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9,33(6):446-467.SSCI.
[9]Yun,JinHyo Joseph;Zhao,Xiaofei;Wu,Jinxi;Yi,John C.;Park,KyungBae;Jung,WooYoung.Business Model,Open Innovation,and Sustainability in Car Sharing Industry-Comparing Three Economies.Sustainability,2020,12(5).SSCI.
[10]Bai,Xu;Wu,Jinxi;Liu,Yun;Xu,Yihan;Yang,Defang.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3D printing global industry chain and value.
参考文献:
社会职务
吴金希兼任清华大学全球工业4.5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欧洲管理学会(EURAM)会员、创新生态学专业分委员会主席;国际开放式创新学会(Society of Open Innovation)学会副主席。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中国软科学》、《管理学报》、《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中国科技论坛》、IJHRM,Society of Open Innovation等期刊审稿人、编委或副主编;《国资报告》、《中国企业报》、《经济参考报》等专栏作家。
荣誉
(1)清华大学校级工会积极分子(2006,2008,2011);
(2)首都文明职工(2007年);
(3)清华大学优秀教材、教学一等奖(2008);
(4)清华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008);
(5)清华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008);
(6)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11);
(7)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先进工作者(2012)
(8)教育部优秀专家提案(2013年);
(9)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3);
(10)EURAM 2016 Best Paper;
(11)《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年度最佳论文(2016);
(12)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
参考资料
吴金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