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
大健康产业是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全体人民群众的不同层次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全链智能生产活动。它具有较高的产业延展性、强产业复合性,并同时具备公益属性和产业属性。
自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中国大健康产业迅速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后,健康产业、医疗技术及政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进入了“全民需求时代”。2018年4月,中国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2019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2021年3月,推出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这些政策涵盖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优化、医疗科技应用发展、健康保险产品与监管完善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国家对居民健康的重视,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有利条件。
在健康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行业出现了重要的转折点:大健康产业开始逐渐形成闭环,整个行业正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转变;以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这些技术在服务健康行业的同时,也壮大了医疗信息服务产业。
定义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及《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丰富并明确了健康产业的概念:健康产业是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由于“大健康产业”与“健康产业”相比拥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因此在原有“健康产业”定义基础上,可以将“大健康产业”定义为是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全体人民群众的不同层次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全链智能生产活动。
产业背景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热点,继蒸汽机引发“机械化时代”以及后来的“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之后,世界已进入“健康保健时代”,健康产业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在健康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行业出现了重要的转折点。首先,大健康产业开始逐渐形成闭环,整个行业正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转变。其次,以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这些技术在服务健康行业的同时,也壮大了医疗信息服务产业。
新一代年轻人的出现,新的思想观念和认知世界的看法也在不断涌现,通过对现阶段的社会人口问题进行调查的时候可以发现,新一代的年轻人对结婚、生育的观念开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此外,我国60岁老龄人口逐步增多,截至2020年,该人群占我国总人口13%。人口老龄化问题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个问题的影响范围是非常深远的和潜移默化的,如果不加以制止它会直接引发我国消费、投资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为社会和人类的后续发展都将带来影响。消费结构也在不断调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消费也逐渐呈下降趋势,比如在购物、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在逐渐减少,但是,在养老、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却不断攀升。《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中国人对健康愈来愈重视,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整个健康行业在国内外资本的推动下,在市场需求的助力下,预计市场规模很快将扩展到 2039亿,根据报告的调查显示以及数据的直观表达可以发现,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话题。人们重视健康、重视保养等问题,这就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是健康产业的首要客户。因此,在该状态下,大健康产业是有着非常强大的潜力,它的产生完全顺应时代的要求。
发展演变
早期,由于将健康仅理解为无病痛状态,健康产业也相应地被等同于医疗产业。而随着健康概念的拓展,以及医学模式由原来疾病医学(单纯疾病治疗模式)向健康医学(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一些非医疗性产业也被纳人“健康产业”范畴。2005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兹,在其《新保健革命》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保健产业”概念,以区别于传统的医疗卫生业。他将传统医疗卫生业称为“疾病产业”,认为其是事后对罹患疾病的病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目的在于治疗疾病症状或治愈疾病。而保健产业是事前对健康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使之更健康、更健美,并延缓衰老或防病于未然。这个研究由于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保健产业”这样一个新的产业类型而被广泛引用,也是目前对健康产业定义的主流观点。虽然其他的各种定义的表述不同,但都基本将健康产业作为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为直接目的的产业的统称,涉及的产业包括传统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制造、医疗服务业、保健品制造业和健康管理服务业等。
2011年,中央党校课题组和中国保健协会将保健产业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保健产业是指为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提供和生产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以改善和提高身体健康程度以及辅助治疗为目的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的集合;广义的保健产业涉及人的生命健康的全过程,是指意在解决、促进、保护人民健康为目的的产业活动。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计划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过16万亿元,并对健康教育、健康行为、健康服务、健康保险、医疗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划。《纲要》的实施驱动了大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来,健康产业、医疗技术及政策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健康产业迎来了“全民需求时代”。
2018年4月,中国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2019年4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这是继《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后对健康产业分类的进一步完善,为我国健康产业的核算奠定了基础。在《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的基础上。2019年7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2019年8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21部委发布的《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提出:“要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完善健康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开展健康产业核算工作。”
2019年9月,中国发布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2021年3月,中国推出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这些政策涉及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优化、医疗科技应用发展、健康保险产品与监管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疾病防控、医药产业发展、居民健康生活意识提升、健康旅游开展、健康城镇建设、体育强国等方面,体现了国家对居民健康的重视,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引导与有利条件。202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提高,从2017年的6.2万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10万亿元。
产业特征
大健康产业同时具有公益属性和产业属性,这使其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驱动。一方面,这保证了产业运行的高效率;另一方面,也维持了产业发展的公益特征。
大健康产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延展性。已有学者认为,大健康产业正不断向文化旅游、房地产、体育、康复等相关产业扩展;也有学者将公共健康服务纳入大健康产业的范畴。大健康产业的强延展性确保其发展空间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适应。
大健康产业具有强产业复合性。它涉及医疗卫生产品、食品、保健品、器械器具、文旅休闲、健康管理等多个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领域,涵盖了三次产业中的多个细分产业,形成了复杂的产业系统。有学者认为,“大健康产业链是一个多环节、多链条、多功能协同运作的系统”。这种复杂系统的外在特征是其产业复合性强,使大健康产业涉及民生的各个方面。
产业分类
发展趋势
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有三大趋势,一是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多元化,传统的健康产业仅仅是给病患提供诊疗、护理等服务,而未来的健康产业不仅限于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新兴的产业形态正在不断变化,养老、保健和中高端医疗器械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界形态在国内已初见雏形,并且聚集了足够强而大的产业技术力量和资本力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三是新一代技术的出现会推动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升级产业及产品形态。这些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将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动力,为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许多医疗健康机构非常关注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提供智能安防,对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的重要区域实施自动化监控。
穿戴技术的应用能提供更多的功能性产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老人幸福感。生物医药是健康产业最关注的、目前投资最多的产业。穿戴技术能通过对预防和观察的对象进行实时、分布、移动式的监护,极大提高数据和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度。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的特定数据,并加以整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提高模型的效率,从而提高研发的速度,非常有助于生物医药的发展。
参考资料
创业就选阿尔发:大健康风口的万亿财富已经降临.央广网.2025-03-12
大咖分享|大健康产业高速发展的机会与困局.m.toutiao.com.2022-06-06
科普丨本周,普陀要举办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啦!今天,先带你认识什么是大健康产业!.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