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蓝光眼镜(蓝色 light glasses)是指一种能够预防蓝光刺激眼睛的功能性眼镜。它主要是通过镜片表面镀膜将有害蓝光进行反射,或者通过镜片基材加入防蓝光因子,将有害蓝光进行吸收,以减少对眼睛的伤害从而保护眼睛。

中国市场的防蓝光产品经历了从抗辐射—纯粹医用防蓝光—民用防蓝光的发展历程,其产品也日趋丰富,防护也更具针对性。2010年前,中国大陆消费者对电脑防护着重于电磁辐射的防护,但功效甚微,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防蓝光产品知之甚少。2012年以后,消费者开始对防蓝光眼镜产品进行尝试,反馈较好。消费者的逆向推动,促进了该产品的发展。2020年7月,防蓝光眼镜行业国家标准开始正式执行。

市面上销售的防蓝光眼镜宣称能有效地过滤高能蓝光,大大减轻部分蓝光对眼睛的刺激,消除眼睛酸涩、发热或者疼痛等不适症状,缓解眼睛疲劳。但医学上暂时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防蓝光眼镜等产品在防控近视方面能够起到显著效果,相反,如果选购不当反而容易给眼睛带来伤害。此外质量不合格或者夸大宣传的防蓝光眼镜不仅无法保护眼睛,有些甚至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直接或间接损害消费者的视力健康。

发展历程

背景起源

时代原因

由于互联网高速发展,人类的用眼习惯和用眼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而手机、平板、电脑屏幕等基于LED技术的数码产品显示屏都会发射出高能量的蓝光。这类高能蓝光正对人类的眼健康和身体健康形成一定威胁。这一时代原因所引发的人类行为习惯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类对防蓝光产品的需求。

健康意识

人类爱眼、护眼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防蓝光眼镜的推崇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对有害蓝光的有效预防,此外,科普的传播对防蓝光眼镜爆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年龄阶段来看,特定年龄段的人群比其他年龄段更易受到高能蓝光的影响,其中,10岁以下儿童的视觉和眼球防御系统尚未完全发展成形,他们的晶状体比能够正常过滤有害光线的成人晶状体要透明1.6倍,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视网膜也更易暴露在有害光线的辐射下。假期孩子们过度用眼,使得家长们开始担忧受蓝光严重影响,这也使得家长们通过如网购、代购等途径疯狂购买儿童防蓝光眼镜之风盛行。

准入门槛

近年来市面上防蓝光产品层出不穷,防蓝光眼镜的市场销售增长迅猛。但市面上每家所生产的防蓝光镜片对蓝光的过滤效果有所不同,大家各执一词,究其原因,行业准入门槛较低,防蓝光领域仍然缺少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消费者虽然疑窦丛生,但趋于“以防万一”的护眼理念,仍旧使得防蓝光产品备受欢迎。

市场沿革

中国市场的防蓝光产品经历了从抗辐射—纯粹医用防蓝光—民用防蓝光的发展历程,其产品也日趋丰富,防护也更具针对性。2010年前,中国大陆消费者对电脑防护着重于电磁辐射的防护,但功效甚微,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防蓝光产品知之甚少。2012年以后,消费者开始对防蓝光眼镜产品进行尝试,反馈较好。消费者的逆向推动,促进了该产品的发展。

2001年开始,温州绿宝视光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俄罗斯国家光学院开展了镜片改性薄膜的研究,尝试通过改良树脂镜片的表面导电性,以满足提高镜片电磁屏蔽性。2005年开始,杭州众生科技有限公司尝试通过控制不同波长的光透过的情况,以达到减少蓝光通过,提高蓝光防护能力。2007年至20010年,温州绿宝视光科技有限公司尝试通过镜片材料改性,以及类黑色素——多巴的方法,在色泽保真、提高光感的前提下开发出了玉黄色、琥珀色、橘黄色防蓝光镜片。2010年至2014年,温州绿宝视光科技有限公司和温州朗目光学有限公司,对防蓝光产品根据不同适用场景和产品度数特点,结合材料改性、表面处理和真空镀膜,开发出了针对平光镜片、有度镜片的无底防蓝光,并对琥珀色防蓝光、玉黄色防蓝光和橘黄色防蓝光产品进行了产品升级,较好地解决了单纯膜致防蓝光强反射和单纯材料防蓝光色泽浓度的问题,并于2012建立专家认证并备案中国第一个含防蓝光指标的电脑护目镜标准。

2016开始,防蓝光产品快速发展,甚至有人提出,防蓝光产品的解决方案救活了一批企业,也在智能手机大量普及的情况,减少了视力疲劳和损伤。

技术原理

理论研究

蓝光(High Energy VisibIe Light,HEV ght),即高能可见光。“蓝光”是指可见光中能量最高、最接近紫外线的部分,即波长在400nm~500nm范围内的光频率,是可见光中的部分,颜色是蓝色和紫色,因此俗称为“蓝光”。学界对蓝光的危害焦点认知主要集中在长期的过量蓝光辐射对眼底视网膜的慢性光损伤,这在实验条件下已经得到证实,即在蓝光的持续光照条件下,观察发现小白鼠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明显变薄,最终诱导光敏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氧化凋亡。在1966年Nell等人的研究中就发现,蓝光的照射可引起视网膜细胞的损伤,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其中,波长400nm~450nm之间的短波蓝光对视网膜的危害程度最大。

根据相关调查和眼科CSV理论,在长期连续面对LED显示器照射的情况下,蓝光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蓝光照射视网膜会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从而导致光敏细胞缺少养分引起视力损伤,同时还会通过提高视觉细胞对光的敏感度和光氧化反应导致细胞的死亡而损害视力。在有氧的条件下,蓝光刺激视网膜启动光氧化机制,形成严重的氧化反应,破坏机体正常的氧化还原动态平衡,启动细胞凋亡机制,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和损伤。蓝光对身体的危害还集中在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即所谓的司晨效应。因为现已证实可见光蓝光是对夜间褪黑素分泌抑制率最强的光谱,表现在波长为450nm附近的蓝光对褪黑素的光谱对抗性最大。夜间室内灯光如果是蓝光较多的冷色光,或者看多了冷色调的电子屏幕,会影响睡眠和心情。

工作原理

定义

防蓝光眼镜,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佩戴眼镜有效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持续伤害。它主要是通过镜片表面镀膜将有害蓝光进行反射,或者通过镜片基材加入防蓝光因子,将有害蓝光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对有害蓝光的阻隔,保护眼睛。

通过光谱分析,可以发现LED光源中蓝光频段的能量很高,防蓝光眼镜的主要功效就是通过这层镜片能够使得蓝光能量减弱后更接近于自然光,以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防护技术

市场上销售的防蓝光眼镜的防护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人眼的工作机制

人的眼球是多层结构的器官,眼球由外至内,各结构对不同波段的辐射有着不同的过滤作用。对于可产生光化学作用的波段,角膜可几乎完全阻断280nm~315nm紫外辐照(UVB),晶状体可阻断大部分315nm~380nm紫外辐照(UVA),并使大部分380nm~780nm可见光辐射通过。与原辐射强度相比,经各层结构过滤后,仍会有1%~2%UVA、1%~15%400nm~460nm及40%~65%460nm~500nm的蓝紫光辐射被视网膜所接收,阻隔这部分会被视网膜接受的光辐射才是防蓝光眼镜所需重点防护的对象。

防蓝光眼镜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各类防蓝光眼镜的实际测量,并结合一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防蓝光眼镜在有效性上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所谓经过设计的防蓝光眼镜,其效果并不比普通太阳镜更突出。如果防蓝光眼镜采用透明材料,一般来说只能阻碍约一半的蓝光危害。只有采用针对性过滤蓝紫光的有色镜片,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这种镜片会导致人眼所见的景物均加上了一层黄色滤镜,这在实际工作中会造成不便,甚至产生色差,对青少年的视力发育也有影响。对于长时间使用电脑或电子显示设备的人群来说,防蓝光镜片确实可以有效阻挡部分有害蓝光对眼睛的伤害,让眼睛在显示屏前工作时更舒适一些,但是并没有临床数据证明其具有有效改善眼睛酸胀、眼干、视力下降、眼底病变等作用。

产品分类

综合目前市场上的各类有真实防蓝光效果的防蓝光镜片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备注:以上数据以朗目公司标配防蓝光产品为检测依据,由于镜片度数折射率等关系,实测数据可能略有出入

防蓝光标准

2020年7月,防蓝光眼镜行业国家标准开始正式执行。防蓝光眼镜产品的检验和评价依据主要包括QB/T2506—2017《眼镜镜片光学树脂眼镜片》、GB10810.1—2005/《眼镜镜片第1部分:单光和多焦点镜片》、GB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第3部分: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GB13511.1—2011《配装眼镜第1部分:单光和多焦点》和GB/T38120—2019《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等,主要的检验项目如下:

发展趋势

现状

在眼镜领域,蓝光技术的研究在不断发展,导致眼镜行业,尤其是防蓝光眼镜行业在面临巨大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1.电商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在多次抽样中发现,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猫等网络电商平台中存在销售三无产品的违法行为,虚假和夸大宣传产品的防蓝光功能。

2.蓝光技术瓶颈有待突破。中国国内外权威研究成果尚未对蓝光的有害、有益波段作出明确规定,且针对蓝光伤害程度的研究只限于动物模拟试验,并未在人眼进行临床试验,无法科学判定蓝光对人眼的伤害程度。蓝光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限制了防蓝光产品领域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产品质量提升。

3.行业发展秩序有待规范。眼镜生产企业从业门槛较低,以小微企业为主,防蓝光眼镜中小微企业的产品约占80%,缺乏系统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青少年儿童近视率不断增加,防蓝光眼镜备受追捧,也加剧了部分企业为追逐利益而使用价格低廉的蓝光阻隔剂,或者降低可见光波段透过率来实现蓝光防护功效,导致消费者视力健康受损。

趋势

从未来市场来看,防蓝光产品给顾客带来的边际满足将会越来越弱,最终防蓝光功能对手镜片来讲将成常态,成为标配。渐进镜片、驾驶眼镜、VR智能眼镜等功能性眼镜都将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宠儿。但无论如何,研究消费者需求仍是规划市场发展方向的基础。

影响

市面上销售的防蓝光眼镜产品主要包括防蓝光定配眼镜和防蓝光装成眼镜两大类。其中,防蓝光装成眼镜又包含了防蓝光老视成镜、防蓝光儿童眼镜和其他类防蓝光装成眼镜。防蓝光眼镜宣称能有效地过滤高能蓝光,大大减轻部分蓝光对眼睛的刺激,消除眼睛酸涩、发热或者疼痛等不适症状,缓解眼睛疲劳。但质量不合格或者夸大宣传的防蓝光眼镜不仅无法保护眼睛,有些甚至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直接或间接损害消费者的视力健康。

相关事件

消费警示

2020年7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称,防蓝光产品数量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果选购不当,反而容易给孩子的眼睛带来伤害。有专家指出防蓝光眼镜多存在以下问题:有的产品对损伤眼睛的短波蓝光没有防护效果;有些产品完全屏蔽了蓝光,即过度防护;由于防蓝光镜片大都带有颜色,会造成一定的“色偏”,长时间使用,反而容易加剧视觉疲劳。

2021年《玻璃与搪瓷》期刊第9期刊载了徐欣如、张徐晶、李意、康颖等人发表的“防蓝光眼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一文,文章中也作出了消费警示:1.防蓝光眼镜产品建议使用人群为长期接触电子产品或LED光源的人群。2.不建议在非使用电子产品或非蓝光环境下长时间配戴防蓝光眼镜。3.选购产品时,应仔细查看产品说明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对于一些镜片颜色较黄的防蓝光眼镜一般限制场景使用,在行路、驾驶等环境避免使用。4.由于儿童眼睛处于发育期,故儿童配戴防蓝光镜片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5.对于从事对色彩比较敏感的相关专业人员,比如美术界从业人员或设计师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因此,消费者切勿盲目跟风配戴防蓝光眼镜,需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

产品抽检

2020年第四季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首次组织开展了防蓝光眼镜产品的风险监测,对实体店及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分别进行了采样,共采集60批次不同规格型号的防蓝光眼镜产品,涉及标称产地分布于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上海市广东省5个省市。抽查结果显示,60批次防蓝光眼镜样品中,45批次符合标准要求,总体符合率75%,15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电商平台采样42批次,27批次符合标准要求,符合率57.1%;实体店采样18批次。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符合率100%。综合60批次样品检测结果、2123份问卷调查结果和11名眼视光领域专家研判,对照GB/T22760—2020《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导则》,最终将防蓝光眼镜产品的风险等级判定为“低风险”。

2021年2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集中组织力量对电子商务平台32家企业销售的49个品牌72批次防蓝光眼镜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检测,有1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26.4%。另外,还发现8批次产品无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涉嫌“三无”。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可见光透射比、紫外光谱透射比、明示透射比、防蓝光性能和标志五个项目。

参考资料

最新研究显示:防蓝光眼镜或是“智商税”.今日头条.2024-03-28

防蓝光眼镜 减少眼睛疲劳.新浪网.2018-08-13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防蓝光眼镜被带火!宣称预防近视、防辐射?中消协发布重要提示.南海网.2024-03-27

..2024-03-28

切莫盲目迷信防蓝光产品!中消协提示:防蓝光眼镜选择不当对预防近视有害无益.百家号.2024-03-28

..2024-03-27

..2024-03-28

..2024-03-28

..2024-03-28

中消协:防蓝光眼镜选择不当对预防近视有害无益.百家号.2024-03-28

央视曝光部分防蓝光眼镜不合格,8批次产品涉嫌“三无”.今日头条.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