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龙鲤(学名:Cyprinus yilongensis),又名异龙中鲤,俗名红眼尖嘴、小红眼鱼,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异龙湖。历史上曾为异龙湖的习见种类。因栖息地受毁灭性破坏,于1981年灭绝。中文学名:异龙鲤拉丁学名:Cyprinus yilongensis别称:Mesocyprinus yilongensis Yang et al., sp. nov.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硬骨鱼纲纲目:鲤形目科:鲤科亚科:鲤亚科属:鲤属分布区域:为我国特有种,仅产于我国云南省的异龙湖。

形态特征

异龙鲤体型似鲤,侧扁,体最高点在背鳍起点之前,体长约100-130毫米。头锥形,吻尖。口端位,呈马蹄形,口裂略斜,上颌略长于下颌。唇较薄。须2对,发达,口角须较吻须长,吻须末端几伸达眼前缘,口角须末端伸达眼中央的下方。眼大,身体橘色的在眼的上半部,在头部与身体的顶端上的浅灰色的黑色或深的绿色中,银白色的在侧边上;胸鳍与腹鳍些微黄色。鳞较大,侧线鳞37-39个。背、臀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具细锯齿。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外缘平直;胸、腹鳍均长;尾鳍叉形。下咽齿主行的第二、三枚齿齿冠具一道沟纹。头部锥形与吻尖;下颌些微地伸出;触须2对,栖息在中底层水域。

分布

异龙鲤仅分布于亚洲中国云南省异龙湖等流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异龙湖。

生活习性

异龙鲤多栖息于湖中深水无草处。主食浮游生物。成鱼栖息于湖中没有水草的深处。

繁殖方式

物种现状

异龙湖在1952年和1971年先后两次开河放水,造成水位剧降达4米以上,水面大为缩小,湖岸大面积的浅滩、石砾场及湖湾干涸,鱼类栖息和繁殖场所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和1980年又连续两年干旱,至1981年4月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湖干涸20馀天的灾情,使异龙湖的特产鱼类异龙鲤绝灭。由于异龙鲤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已不可能再开展驯养、繁殖以及进一步保护。1983年至1984年期间及以后的对异龙湖的科学勘探均未能再找到其踪影。

保护等级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绝灭 EX

依据标准:云南异龙湖于1981年4月发生的全湖干涸20馀天,导致灭绝

中国红皮书等级:绝灭

中国红皮书等级生效年代:1996

CITES附录:未列入

CITES附录生效年代:1997

国家保护级别生效年代:1989

1996年起,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正式将其列为绝灭。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武昌,水生生物博物馆.豆瓣.2024-09-03

太湖短吻银鱼 Neosalanx tangkehkeii.太湖短吻银鱼 Neosalanx tangkehkeii.2024-09-03

我国境内野外消失或者永久消失的30种野生动物,大多数只剩下图像.网易手机网.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