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边铁角蕨(学名:Asplenium speluncae Christ)是铁角蕨科铁角蕨属下的一个种,属于附生植物。

形态特征

附生,小型,植株高4-8厘米。

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2.5毫米,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2-3毫米,基部宽0.2-0.5毫米,膜质,褐黑色,有虹色光泽,全缘。

单叶,簇生成莲座状,平铺地面;叶柄纤细,长5-12毫米,粗0.5-0.8毫米,圆柱形,紫黑色,光亮,幼时疏被伏生的黄棕色细鳞片,老时脱落而变光滑;叶片椭圆形,长3-6(-8.5)厘米,中部宽1.2-1.7(-2)厘米,钝头,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间有呈截形,边缘呈浅波状,饰有1条极狭的黑边 。

主脉下面明显,略隆起,黑色,光亮,上面不明显,与叶片同色,小脉两面均不明显或上面略可见,斜展,二叉,偶有3-4叉,纤细,弯拱,不达叶边。

叶革质,干后上面橄榄色,下面褐色,下面主脉基部偶被与叶柄上同样的细鳞片。

孢子囊群椭圆形,长3-6毫米,棕色,斜展,彼此相距1.5-2(-3)毫米,位于主脉与叶边之间,远离主脉,而较接近叶边,生于上侧小脉;囊群盖线状椭圆形,淡灰棕色,以后变深棕色,薄纸质,全缘且有1条纤细的紫色狭边,或沿叶脉着生处也有同样的紫色狭边,开向主脉,宿存。

生长环境

黑边铁角蕨生长于林下溪边石灰岩缝中,喜欢湿润的环境。

分布范围

分布于江西省庐山)、广东省北部(乳源瑶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瑶山)、贵州省南部(惠水)。模式标本产地:贵州(平伐)。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