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山栀,又名栀子,《中国植物志》记载。是一种常绿灌木,高度可达1至2米。其小枝呈绿色,幼时覆盖有细毛,成熟后几乎无毛。叶片对生,有时三叶轮生,叶柄短,托叶位于叶柄内侧。叶片质地坚韧,形状多样,包括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度范围在6至14厘米之间,宽度在2至7厘米之间。叶片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背面脉腋处簇生短毛。侧脉羽状。花朵大型且香气浓郁,顶生或腋生,带有短梗。萼片绿色,长2至3厘米,裂片5至7个,线状披针形,通常比萼筒略长。花瓣高脚碟状,最初为白色,后变为乳黄色,基部合并成筒状,上部6至7裂,旋转排列,顶端圆形。雄蕊数量与花瓣相同,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纵向分裂,分为两个房间。雌蕊单一,子房下位,一室。果实深黄色,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至4厘米,有5至9条翅状纵棱,末端有条状宿存的萼片。种子众多,鲜黄色,扁椭圆形。花期为5月至7月,果期为8月至11月。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中南、中国西南地区以及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等省份。
生长环境
生长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丛中。
功效与主治
栀子叶具有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疔毒、疮疡、下疳等症状。
配方与用法
配方
1. 治疗跌打损伤,可用枝子9克,密花豆(新鲜)9克,桑叶6克,茜草6克,捣碎后外敷。(出自《湖南药物志》)
2. 治疗虫蛇咬伤,可用栀子9克,白花蛇舌草6克,菘蓝6克,捣碎后外敷。(出自《湖南药物志》)
3. 治疗痔疮、下疳,可用栀子9克,败酱9克,蕺菜9克,牛膝9克,煎水清洗后再将鲜品捣碎外敷。(出自《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每次3至9克。外用:适量,捣烂敷贴;或煎水洗涤。
炮制方法
春季或夏季采摘,晾干备用。
参考文献
1. 《生草药性备要》:“消肿,理跌打伤。”
2. 《本草求原》:“洗疳痔疔,散毒疮;同鸡煮,则祛风。”
相关论述
栀子叶在传统医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生草药性备要》提到其能消肿,处理跌打损伤。而《本草求原》则指出栀子叶可用于清洗疳痔疔,分散毒疮,并且与鸡肉一起烹煮可以起到祛风的作用。
参考资料
栀子叶.中医世家.2024-11-18
栀子叶.栀子叶.2024-11-18
栀子叶.栀子叶.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