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桥
小车桥在今庆春路西段原西河上。南宋时,桥南有景灵宫,宫前有车马门,是皇帝车马进出之处,故有是桥名。桥北为风波桥,附近建有南宋王朝关押要犯的大理寺狱,狱内有风波亭,引西河水作狱墙护河。每当夕阳西下,狱卒巡逻,竹梆声声,阴森恐怖。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抗金名将岳飞被害于风波亭。临刑,岳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表达他精忠报国又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宋亡后,小车桥为历代监狱所在地,几乎成了杭州监狱的代名词。中华民国为浙江省陆军监狱,不少仁人志士牺牲在这里。1992年庆春路拓宽时监狱被拆除,狱基建了杭州望湖宾馆。
历史
小车桥东起东坡路,西连武林路,长190米。宋始名,前后有大车桥、小车桥两座,均跨西河。《梦粱录》:国子监前曰纪家桥,监后曰车桥,侧曰青龙桥。《成化府志》:青龙桥,连珍珠桥,俱不通舟,在车桥侧。明嘉靖《仁和县志》:车桥,宋时车马门在此。《咸淳志》:车马门桥,景灵宫车马门侧,不通舟。丁丙按:青龙、珍珠、车马门等桥,今皆废。现存的小车桥在大车桥北、国子监后,即清按察司署。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建为陆军监狱,专门关押政治犯人,老百姓俗称为小车桥监狱。新中国成立后,路北建杭州望湖宾馆。1997年建海华大酒店(庆春路298号)时,小车桥地名消失。
相关记录
《瞿刻绝妙好词记事》中记录有关诗人厉鹗的一段公案:厉鹗之子绣周,有一女儿嫁给桑调元之孙近仁。绣周死后,其妻丁氏,即丁敬之女,无所归,仍奉厉氏先代栗主(宗庙的神主牌位)投靠桑氏。桑家住在小车桥,先与其甥倪米楼同居。而北郭童佛庵又与倪米楼友善。童氏性好奇,有一天他出访米楼,适好米楼家中无人,遂于厉氏家庙中检厉鹗暨月姬(厉鹗妾)神主牌位,偷偷放在怀中回家。月姬神主牌位上的字为厉鹗手书,而厉鹗的神主牌位为丁敬手书。童氏将此事告诉了何春渚,诡言是从西溪田舍草堆中得来的。何转告王述庵司寇,遂于爱新觉罗·颙琰六年(1801)放到湖墅宋黄文节公祠中。爱新觉罗·旻宁七年(1827),又移供西溪交芦庵。然则征君栗主流传,实车桥桑氏云。
小车桥东为南宋时大理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即蒙冤屈死于大理寺狱风波亭。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出身农家,20岁起先后4次从军,屡立战功,累官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因主战抗金,与赵构、秦桧主和苟安不合,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指斥乘舆”和“拥兵逗留”等罪名,绞杀于风波亭。
风波亭在大理寺狱内,咸丰年间彭玉麟铭云:“精忠有柏,名成岳武。在浙司狱,宋大理府。昔风波亭,今土地庑。”小车桥在清代为按司狱署,民国时改为模范监狱,原入口处有石拱桥,桥额上刻“风波桥”三字,正楷朱文,字体古朴,风波亭必在其左右。风波亭前有古柏树,据传岳飞入狱,古柏即枯死,坚如铁石,人称“精忠柏”。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司狱范正庸惜其深贮理庭,画图立石,勒于庙内,“精忠柏”遂闻名于世。太平天国时期,毁于兵火。清同治年间,司狱吴廷康在狱门左近土中掘得,遂垒土为台,名“精忠柏台”。民国时改建监狱时,把它移置杭州岳庙内。1922年,浙江省交涉使王丰镐撰“精忠柏亭”碑记云:“其时精忠柏沉没于众安桥河下岳王旧庙,士大夫取而为装潢玩赏,乡妇孺取而为治疟异方,致将树身击断,且渐零落。丰镐遗址雇人抬于西湖岳庙,护以铁栏,围以厚垣,以保存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