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启动上海市、浙江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包括实施“两依据一参考”和外语科目“一年两考”等内容,旨在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上海自2017年开始,上海高考外语科目考试将实行一年两考,外语(课程)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两部分,听说测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
而浙江“新高考”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考试科目采取“3+3”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三科统考,外语“一年两考”;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
从标准化到日益重视个性化,从等待定向分配到鼓励自主择业创业,从“唯分数论”到“多把尺子量学生”,高考改革一直与国家需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同频呼吸。40年来,高考制度对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才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中国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高考制度必须不断适应新需求,提供新动力。让每一个同样努力的人拥有机会,让每一个不同特质的个体能人尽其才,始终是高考改革的初心。
内容简介
上海市2018新高考英语听力专练
第一章新高考英语听力题型分析及策略
一、题型介绍
上海高考听力考试时间约为20分钟,共20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回答试卷上的问题。录音的语速是大约每分钟120个单词。试题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有10段短对话,即一问一答。每段对话后有1个小题,共10个小题。这一部分录音只放一遍。
第二部分为两篇短文和一个长对话,每篇短文后有3个小题,长对话是4个问题。这一部分录音放两遍。
二、命题原则
1. 交际性原则: 试卷的选题立意体现交际性、口语化的原则。所取材料是口语材料,具有交际性,考查学生的听力技能和语感等,从听力的辨音、记忆、推理、归纳等能力角度和语言反应的速度以及连续听英语材料的耐受能力等角度测试学生听力素养。
2. 循序渐进原则: 试卷的编排体例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通常听力试题的安排顺序是短对话在前,短文在中间,长对话在后;由易到难,由短到长。
3. 实践性原则: 试卷的内容体现实践性的原则。内容贴近生活实际,采用教材中介绍的对话情景,一般不会超出大纲后面所列出的日常交际用语的范围,即: 问路、打电话、约会、看病、介绍、告别、劝告、留便条、住旅馆、操作工具、租房、用餐、文秘、过海关、风土人情、传统、时事、人物、环保、科普等等。
4. 题库性原则: 在征题、审题、试测和入库等阶段由英语学科教学专家、语言测试专家及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协同创作完成。
三、听力测试考前准备
1. 加强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记忆的准确性和稳固性。抓好单词的正确拼读,掌握常用的语调。词汇意义的正确掌握和词汇量的扩大有助于正确理解所听内容,也有助于捕捉关键信息。
2. 听说训练应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听力不是一种孤立的能力,它和说、朗读、阅读、记忆等多方面的训练相联系。在训练时,要多听多讲,听是为了理解,说是为了表达。学生平时要多开口朗读,使英语词句的字形信息和声音信息一并输入大脑;还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丰富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
3. 适量作一些高考听力考试的模拟题库训练,通过实践来熟悉题型,明确备考的目标和方向。
四、听力测试要求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A. 要求考生在测试中保持稳定的心态。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情绪处于焦虑状态就易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测试效果。
B. 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对听力理解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有明确的听音目的和强烈的听音欲望,才能达到好的听音效果。
2. 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A. 要求考生掌握每个单词的准确发音,辨认一些易混淆的音素,如: sixty/sixteen, first/fourth, last/lost等。
B. 要求考生有正确的语音语调,能把握连读、弱读、重音转移等语音变化和陈述句、各类疑问句、感叹句等各种句式在不同情境中的语调变化。
3. 词汇量范围和熟练程度
A. 要求考生熟悉教材中所学的所有英语单词,并熟练掌握高考词汇表所规定的英语基本词汇的形、音、义,以及其主要用法。
B. 掌握所学单词的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现象,能在特定的语境中判断所给材料中的词汇。
4. 训练材料接近正常的语速
A. 要求考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训练,跟上录音的速度,基本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材料。
B. 通过一定时量的强化训练以后,基本达到耳脑并用的要求,直接理解所听英语材料,而不是先将材料翻译成母语,然后再理解。汉语句子结构、词序等与英语存在很大差异,依赖汉语来理解句子不仅速度慢,还会造成理解错误,导致大的失误。
5. 具有较强的篇章能力
A. 要求考生平时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熟悉常见的篇章结构、句型、语法现象以及常用搭配。
B. 对于听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词和句子,能根据上下文来猜测。
6. 熟悉文化背景知识
A. 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文学知识,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概况。
B. 熟悉英语教学大纲中所列举的交际项目以及使用的语境。
五、听力测试审题要领
1. 理解材料大意。常用问句形式有:
① What‘s the dialogue/conversation/speech about?
② What is/are the...talking about?
2. 记忆和理解材料介绍的事实和细节。常用问句形式有:
Who/What/When/Where/How/which?
3. 推断材料的背景、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常用问句形式有:
① Where does the dialogue/conversation take place?
② Where are the speakers?
③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4. 理解所听材料中人物的观点或意图。常用问句形式有:
① What will the...do?
② What does the...mean?
六、听力测试解题策略
1. 快速读题
听力测试特别要求眼、耳、手、脑多种器官的协调配合。在放每段录音前,必须抓住间隙,快速读完选项,节省部分时间,提高测试成功率。
A. 听力试题的各个选项常有相同或近似的部分。我们可以忽略这些部分,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有较大差异的部分,通过比较和鉴别,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例如,在通读了选项A.in July. B.In June. C.In August. D.In May.后,把注意力集中在July, June, August, May这几个关键词上,就可以立即看出这是一个考查时间的试题,从而把握住听的方向。
B. 对长选项应采取跳读的方式,作两步处理: 第一步,整体看,以发现共同点。第二步: 竖着读,着重看区别。做到先胸中有数,抓住重要信息提示,再去听录音材料。例如:
A. He went to see his doctor in his spare 时间 yesterday.
B. He visited his friends when he was free yesterday.
C. He called on an old farmer after work yesterday
D. He saw his classmate after lunch.
从选项中我们看到,四个选项的主语、谓语部分基本相同,而宾语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先抓住doctor, friends, farmer,classmate四个词,然后根据所听录音做出判断。
通过抢先看题,从选项所透露的信息中了解录音原文所涉及的话题、大致内容以及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听的时候有针对性。
2. 细心听题
考生听语篇短文和长段对话时,推理思路要正确。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能理解较深较长的语言材料,在语篇环境中抓住要点,记住某些细节和事实,找到答案。
A. 听长对话理解时,考生可能无法从对话中直接找出答案。我们必须回忆对话内容,用归纳、推理判断或计算等方法,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然后答题。
B. 要注意听对话者之间的委婉表达。有时答话人并非直截了当地去回答问话人的问题,而采用了某种含蓄、委婉的回答方式。这种题需要考生仔细推敲,找出其“潜台词”。
C. 听语篇短文时,需做到整体理解中心内容,把握主要情节,抓要点,边听边用笔记下重要信息,如全文或段落主题句的关键词,人名、地名、日期、数字等关键词等,但应在不影响自己跟听速度的情况下进行。记录符号要形成习惯,还应尽可能简明,只要自己懂就行。符号不能随意变更,在考场上要能熟练运用。
D. 学会推测关键词的词义。对于人名、地名等一些不影响文章理解的词,不必多想。对于未听懂而又必须理解的关键词,要在听过全文之后,再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切忌在听短文的过程中在某个词上纠缠,结果一步跟不上,步步都踏空。
E. 注意抓听语篇短文的首句和首段。目前短文理解的大部分材料是记叙文或讲话稿。其首句或首段往往是全篇文章的理解线索,如作者观点、内容概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等。听懂这些内容有助于整体理解文章,也有利于调节情绪。要特别注意,在所听的较长对话或短文中,结尾部分所给出的信息往往不会是题目的正确答案,而仅仅只是一个“陷阱”。决不能因为听的时间长了产生松懈的心理,造成误选。
3. 果断选题
考生在选择答案时必须坚决果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测试心理状态。在听力测试过程中,听力测试各小题之间的停顿时间很短,考生又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做题当中,切记不可因某个小题未听懂而患得患失,不可因一题而失多题。如果做完一道题后,仍在回想刚才所听的对话,在考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势必贻误更多的机会,造成更大的失误。遇到未听懂或未完全听懂的题,应迅速猜出下一个答案,然后果断地放弃此题,争取时间抢看下一题。有时考生听懂了,但因阅读选项速度太慢,或者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犹豫之间,下一题又开始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应果断地放弃,而不能心中总是想着该题。如果注意力停留在过去的内容上,不切实际地想不丢分,反而会背上包袱,顾此失彼,以至于每做完一道题后,仍在回想刚才对话的内容,或自己选择的答案正确与否,这是最大的失策,会打乱后面听和答的节奏。
4. 做完所有听力20道选择题后,一般来说,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第一次做好的答案。因为,据统计,第一次的选择往往比改动后的选择更可靠。
第二章 实战演练
第一节 基础专练
Test 1........................................................................................................................................................10
Test 2........................................................................................................................................................12
Test 20......................................................................................................................................................48
第二节 能力专练
Test 1........................................................................................................................................................50
Test 2........................................................................................................................................................52
Test 25......................................................................................................................................................98
附录1 上海市2017年1月高考英语听力试音
附录2上海2017年6月高考英语听力试音
附录3上海2017年1月高考英语听力
附录4上海2017年6月高考英语听力
各年级教材
上海新高考英语听力专练(高二第一学期)
上海新高考英语听力专练(高一第一学期)
上海新高考英语新题型专练
参考资料
学英语多用耳,超赞!.人民网.2017-06-24
专家支招: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听力.人民网.2017-06-24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之专项攻略.人民网.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