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仓亭之战

仓亭之战

仓亭之战,亦称平丘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六年冬,即公元201年。这场战斗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对袁绍进行的一次清剿行动的一部分,也是袁绍去世前与曹操部队的最后一次冲突。

仓亭之战在正史中鲜有记载,所以后世史学家怀疑这一仗的规模有没有这么大,甚至这一仗到底存不存在。仓亭之战出名是因为《三国演义》太出名。仓亭之战只在《三国演义》中有详尽的描述。

仓亭之战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袁绍和曹操之间的最后一场战役,袁绍在这场战争中凑足七万余兵力攻曹,曹操因汉献帝之故命北方各路诸侯聚兵五万攻袁。此战最终决定黄河以北地区的最终归属。

战争介绍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在黄河上扬兵,攻击袁绍位于仓亭的军队并取得胜利。官渡之战后,袁绍领土北黄河的许多城市起义,转投曹操。然而,由于战斗压力过大,曹操无法有效利用这些城市的投降。袁绍在黄河南岸的仓亭保留了一个桥头堡。

曹操原计划在击败袁绍后南下攻击刘表和孙权,但在荀彧的建议下放弃了这个想法,选择继续对袁绍进行战役。曹操前往安民收集粮食,准备发动跨河进攻。

在201年5月或6月,曹操从上游调集部队进攻仓亭的袁绍部队,成功击败了袁绍在河南的最后部队。随后,曹操在201年10月或11月返回都城许昌,让他的部队休整了几个月。

袁绍在201年6月因病去世,他的领地由他的儿子们争夺。。

《三国演义》描述

在《三国演义》中,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后变得消沉,直到他的儿子们带来增援后才准备再次面对曹操。袁绍将约30万人驻扎在仓亭,曹操则附近布阵迎战。袁绍的小儿子袁尚在决斗中胜出,激发了袁绍指挥军队发起冲锋。曹操的谋士程昱提出“十面埋伏”战术,曹操采纳并实施。曹操部队在河边伏击,袁绍的部队在追击中陷入混乱。最终,袁绍的军队被击败,袁绍在战后昏倒并吐血,对自己的失败感到痛苦,并嘱咐儿子们发誓与曹操决一死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