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运隆(族名天东,榜名运隆,字得隽)是江苏邳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考中进士,并曾担任金堂县(今属四川省)知县。
简介
族名天东,榜名运隆,字得隽,生卒年不详,江苏邳州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康熙乙未科徐陶璋榜三甲八十九名,曾任金堂(今属四川)知县。清嘉庆16年(1811年)《金堂县志》卷四第六页记载:“季运隆,字得隽,江南邳州进士,雍正三年(1725年)任,以振兴文教为首务,公余即召俊髦课艺讲学,披阅指授,一时文风丕变,士林德之。”著有《返约斋四书讲义》二十卷,积26年始成。《邳志补•艺文》卷二十二记载:“季运隆《返约斋四书讲义》二十卷 运隆见人物。是书积二十六年七易稿而成。彭城徐鼎为之序,略云:提纲挈要,广大无不包;密线藏针,精微无不备;融洽贯通广大精微兼之。其自为凡例,谓载朱注于前,采众说于后,融会上下,贯通一气,不烦不简,务求书意明晰,先用总冒,中用过度,后用总收,使一章书如一篇文,庶得首尾相应之义,云云。玩其旨意,盖宋时经义之类也。”该书未见有刻本流传,文中有校改痕迹,且文下有字数统计,是否为稿本,亦未可知。文字书写工整,端庄秀气,若晋唐小楷。存卷五至卷七、卷十一至卷十三。
其传世的《古邳八景》诗话至今广为流传,该诗概括了当时邳州市的八大景象,现在除巨山一景外,其余都不复存在了。
诗曰:
沂武交流泗河通,峰独秀耸长空。
桥三进泥中履,羊寺遥闻夜后钟。
地见虹霓千丈翠,渔艇晚照一江红。
陵台夜月依然在,惟有官湖景不同。
依诗所述,古邳镇八景为:
一、沂武交流
沂河,自山东省临朐县沂山之柞泉南流,经下邳境内45公里,流向西南入泗水(即今之废黄河)。武水,源于山东省费县柱子崮经武原城西向南,又折而东流,至下邳又折而向西南亦注入泗水。沂武二水在泗水中并流,却同床各体,泾渭分明。
今武水、泗水已不复存在,沂水改道北移,今名沂河。
二、岠峰独秀
下邳峰阳山本名岠山,俗称岠山。主峰“白云峰”,亦称“白云崖”,云气蒸腾,耸立长空,古木蔽日,堪称邳睢独秀。
三、圯桥进履
邳州市城东南,沂河上有桥名“圯”,相传秦时张良曾潜匿于下邳,遇黄石公于圯上。张良三次进履而得黄石公所赠兵书(《素书》)后,辅佐刘邦建立汉朝。而今桥与唐碑已毁,但进履石尚存,1981年在原址附近立碑以记其事。
四、羊寺夜钟
羊山上的宗善禅寺,内有一铜钟,为灵璧县袁自登等于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十二月)铸造,钟高过一人,厚近十余公分,三人伸臂方可合围,重1365斤(象征一年365日)。每日夜间寅时,寺僧撞钟18响以报时,钟声可闻30余里,真可谓“响震三更梦,声传四野秋”。抗日战争时期,寺毁钟存。1943年,铜钟移至古邳小学作为令钟,文化大革命中始毁。
五、地虹千丈
邳地河湖纵横,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之时,泗水里波光粼粼,彩霞万朵,似呈献虹霓,长达数里。
六、渔艇晚照
夜间,河湖中渔船彻夜通明,河湖相映,蔚为壮观。
七、陵台夜月
公元前290年(周郝王二十五年),宋康王偃旅居邳州市时偶见采桑女花氏,叹为绝代佳人,命其夫韩凭(一说韩朋)将其妻进献,花氏以歌代言: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
鸟自高飞,罗当奈何!
宋王强夺花氏,韩凭自杀自亡。宋王于青陵台威逼花氏,花氏又作诗以答:
鸟鹊双飞,不逐不死鸟。
妾为庶人,不乐宋王。
尔后,花氏坠台而死。乡人恨宋王之残,怜韩凭之冤,敬花氏之贞烈,于是高其坟而立碑纪念。
八、官湖景异
汉末,曹操围下邳,吕布命人掘城内以厚其墙。此后,掘土处积水成湖,官家围石为岸,并于湖心筑凉亭多处,俗称官湖。清时邳城镇陷没,官湖即为旧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