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铁路黄河大桥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河口南,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桥。大桥长293m,桥面宽5m,上部结构为连续T型梁钢板结构,钢筋混凝土桥墩。该桥于1954年4月1日动工修建,1955年7月1日建成通车。

建设历程

1955年7月1日,兰新铁路黄河大桥正式落成通车。这座于1954年4月1日动工兴建的黄河大桥,全长278.4米,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建造的第一座大铁桥。

黄河大桥在建设中曾两次战胜洪水;冬季黄河封冻后,工人们在零下20度的严寒里凿去冰块,日夜加紧修筑桥墩,待春来水涨时全部桥墩和桥台已屹立在河面上。大桥修筑过程中得到全国各地的支援。沈阳桥梁厂制造了巨型钢梁,华北、中南、东北地区运来了大量的水泥、木料和各种钢材,武汉等地派了一批潜水工和造船工,黄河两岸农民拿出几十个羊皮筏子帮助工人运送材料。中国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设计和施工,并且完全用国产材料建造了这座大桥。

建筑结构

该桥由铁道部建设,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施工,干1954年4月开工修建,1955年7月1日建成通车。大桥设计荷载等级中-22,桥长293m,桥面宽5m,主跨7孔、跨径32m,副跨2孔、跨径24m。孔跨布置为24m+7 x32m+24m,上部结构为连续T型梁钢板结构,钢筋混凝土桥墩。

桥梁所处河段属峡谷河道,河谷宽敞,河道相对较窄,水流弯曲,主流摆动幅度为30~50m。两地势较高,河宽约600m,河道泄洪流量大,两岸无堤防工程,无防洪压力。

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桥,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并且完全用国产材料,是陇海铁路线的重要桥梁工程。

黄河大桥原来使用的便桥是木架钢梁,行车速度限制在每小时10公里以内,完工的这座正桥,符合现代化桥梁标准,行车速度不受限制。从此,装载玉门油矿原油和支援新疆建设的列车就可以高效安全地通过大桥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