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这本书论述的主题是各种各样的变相。它与中古早期的诗人以及神话记录者所描述的各种变化有关。它讲述一个溺水而亡的女子怎样变成神女,神女又是怎样变成溺死的女子。它讲述在文学风尚不断变化的潮流中,仙女们如何被降格,改造成了平凡的女人身,以及与此同时,那些隐喻如何被创造、如何被再次赋予新的含义。龙变形为虹,或者虹化身为神女,对这类转化,古代中国是习以为常、信以为真的。

内容简介

薛爱华是)以往四十年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同义词。——柯睿(Paul W. Kroll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教授

这本书旨在讨论文学作品中所开掘过的一个主题,它不是理论批评的论文,而是试图探讨一个神话主题的形形色色的体现方式,它不但体现于迷信崇拜之中,而且体现于文学作品,特别是体现于叙事小说以及抒情诗歌之中——叙事小说靠的是人物角色,而抒情诗歌中最重要的人物角色便是戴上面具的诗人自身。——薛爱华

作者信息

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1913-1991),生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93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学士,1940年夏威夷大学硕士,1947年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博士。1958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东方语言学教授,1969年为讲座教授,1983-1984年被授予伯克莱最高荣誉奖,1984年退休。美国东方学会西部分会的主要创建人,历任秘书长、司库、副会长、会长和该会杂志(JAOS)主编。从1940年到1985年,有专著10余部,论文110余篇,译文和书评40余篇。熟悉中国古代文化,对唐朝诗歌和道教尤精,研究道教在唐代文化中的作用。

目录

代译序 四裔、名物、宗教与历史想象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及其唐研究

引言

第一章女人、仙女与龙

女人与仙女—女巫—龙—蛟龙—女人与龙—女娲—《老子》中的神女—神女—湘妃

第二章中古时代之江河神女崇拜

女娲—神女—洛神—汉女—湘妃

第三章唐诗中之江河神女

女娲—神女一洛神—汉女—湘妃

第四章李贺诗中的神女显现

第五章唐传奇中之龙女与江河神女

旧式龙女—蛟女—海湖神女—士子与江河神女的浪漫故事—女娲—神女—洛神—湘妃

结语

引用书目

译后记

丛书信息

薛爱华作品 (共2册), 这套丛书还有 《朱雀》

参考资料

神女.豆瓣.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