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勇先

张勇先

张勇先,男,英语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责任教授,兼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是中国对外友协大洋洲友好协会理事会理事,教育部中澳高等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 — 大洋洲友好协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英语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八十年代初留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毕业后,留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工作。九十年代初回国,后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已开设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包括“口译”和“英语发展史”。专著及教材包括《简明经济学英语》和《英语成语与英语文化》。曾应邀在“中国中央电视台访谈”讨论“清剿英文错别字”、为北京大学开设“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全校英语通选课。一直从事“跨文化研究”并承担精品课程“英语成语与英语国家文化”项目。张勇先对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比较关注,现任中国对外友协大洋洲友好协会理事会理事,教育部中澳高等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

人物经历

张勇先祖籍陕北,五十年代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八十年代初出获得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留学澳大利亚拉筹博大学( La Trobe)和墨尔本大学墨尔本)。在墨尔本大学完成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包括: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比较研究、民族学、人类学、国别研究、欧洲文明历史、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研究。在墨尔本大学完成的本科生课程包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等。其中包括墨尔本大学“学位和学术委员会”特别认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课程。

张勇先在澳大利亚的研究方向为“多元文化与语言教育”,为“中西文化研究”、“英语国家文化”以及“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1985年底,最终由墨尔本大学授予“跨文化研究及语言教育”研究生毕业文凭(Postgraduate Diploma in Inter-Ethnic Studies and Education)。留学期间,被中国教育部正式转为“中国政府公派研究生”(认定等同于硕士研究生)。

墨尔本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教育处工作(堪培拉),开始了为期三年半的外交官生涯。在外事方面接受了基本训练并积累了一定的笔译和口译的实践经验。 1989年任期结束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获“世界汉语教学”资格证书。之后重返墨尔本大学学习,获“教育学”研究生毕业文凭(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第二次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曾在墨尔本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兼职教授“中国文化”。

张勇先在欧美以及大洋洲先后工作、学习、游历的近十年,对西方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阅历和经验比较丰富,知识面比较宽泛。九十年代初从澳大利亚回国, 1994年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历任英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外语系副主任,外语学院院长;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曾任教育部大学英语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英语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曾应邀做客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访谈”讨论“清剿英文错别字”、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英语频道“DIALOGUE”嘉宾访谈:“澳大利亚教育制度与中澳教育交流”。曾应邀在北京大学开设“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全校通选课 An Open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at Peking University(课号:03834160) 。

主讲课程

1. 英汉 /汉英口译

2. 英语文化与英语成语

3. 英语发展史

4. 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

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西文化研究;英语国家文化。张勇先一直从事“跨文化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与“英语国家文化”研究,张勇先对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比较关注。

主要贡献

代表译著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纪念孔子诞辰 2500年系列丛书,共十册, 1999 海洋出版社

代表专著

《英语文化与英语成语》 2003 中国三峡出版社

《简明经济学英语》

主持项目

1. 英语成语与英语文化(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

2. 中澳教育交流项目(中国教育部/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

3. 英语语言文化发展史(ACC)

代表论文

英文论文包括“《黑暗的中心》与《回忆巴比伦》的对比分析”和“谁害怕全球化”(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