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升
范升,字辩卿,生年不详,卒于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年间,东汉代郡(今山西代县)人。东汉初年的著名经学家,以其对《易经》的研究著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范升幼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中成长。他自幼酷爱阅读,9岁时便已精通《论语》和《孝经》。成年后,专注于研习《易经》和《老子》,并以此传授学生。范升所研究的《易经》版本源自西汉宣帝时期的梁丘贺,被称为《梁丘易》。
青年时期
范升的青年时代正值西汉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他被王莽政权的大司空王邑征召为议曹史,参与政策制定。范升洞察时局,提出应警惕内部危机而非外部威胁。尽管他的见解未能得到王莽的认可,但他最终加入了刘秀的起义军。东汉建立后,范升因其学术声誉和政治智慧,被任命为《易经》博士。他谦逊地认为自己资历浅薄,不应担任此职,因而上疏请求更换人选。这一举动反而赢得了刘秀的尊重,频繁召见他咨询国事。
后期生活
范升曾任聊城县(今山东省聊城市)县令,但由于某些原因被免职。晚年,他回到家乡,不久去世。
政治立场
范升反对在朝廷设立过多的经学博士,尤其是《费氏易》和《左氏春秋》。他与韩歆、许淑等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并向刘秀呈交奏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范升强调,广立博士可能会导致思想纷争,不利于新王朝的稳定。他的主张最终促使刘秀放弃了这一计划。
人物评价
范升不仅是一位学者,更具备政治敏感性和策略性。他对形势的判断和应对措施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这也是他获得刘秀信任的原因之一。范升注重儒家经典的学习和传播,认为这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他坚决抵制异端学说,确保了东汉政权的思想统一。
史书记载
范升的事迹记载于《后汉书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中。书中提到,范升曾因被出妻所告而入狱,后来获释返回故乡。他还曾上书批评司马迁和《左传》的观点,以捍卫儒家传统。
参考资料
概述.概述.2024-11-27
范升(生卒年不详),字辩卿,代郡(今山西.喜马拉雅.2024-11-27
净壹:读史札记(一百零八)郑兴、范升、陈元、贾逵、张霸.新浪微博.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