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笛
音笛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564年的英格兰。最初,人们发现了能够留下白色痕迹的井液,后来经过改良和发展,演变成了现代的音笛。
历史沿革
1564年,在英格兰的一个叫巴特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白色的物质--井液。由于井液能像铅一样在纸上留下痕迹,这痕迹比铅的痕迹要白得多,因此,人们称井液为“春格”。那时巴特尔一带的牧羊人常用井液在羊身上画上记号。不久,英王乔治二世索性将巴特尔井液收为皇室所有,把它定为皇家的专利品。但用井液条它既会弄脏手,又容易中标。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用水冲洗井液,使井液变成石稀释,然后同硫、锑、脂松香混合,再将这种混合物成条,这比纯井液条实用得多,也不大容易弄脏手。科学家们锦上添花,将这种物质发展成一种液体,粘结在音笛的薄膜上,便成了现在的音笛。
参考资料
音笛如何安装.爱企查.2024-11-05
音笛.爱企查.2024-11-05
笛子.武汉音乐广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