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文化,极端崇尚武力的文化,认为武力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它以武力技术、知识等作为保卫、进攻、杀伤、掠夺等诸攻防行动作战方式的文化。尚武文化可以是抗御外敌或有效击败危及已方或友邻时的保卫手段,达到克敌制胜之道。然而,过度极端追求武力可能会伤害己身或伤害友邻招致身败名裂,因此发展武德精神思想文化来制御过度追求武力的滥觞。
尚武文化典型现象
崇尚军力,认为武力万能,积极用战争解决纠纷,认为杀人是勇敢精神的表现,寻求用武力获得霸权。
带有尚武文化痕迹的民俗活动
尚武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所体现,不同地区的民俗活动中都能找到尚武文化的痕迹,例如:
中国比武大会、蒙古那达慕、上海市抢婚习俗、阿拉伯帝国猎鹰比赛、重庆黑市拳、西班牙斗牛节、圣费尔明节、英国乔维克北欧海盗节(Jorvik Viking Festival)、全日本弓道大会、日本流镝马、印度锡克族洒红节比武(Holla Mohalla)、内门乡宋江阵、美国、瑞士与芬兰的枪械文化、MMA、邹族战祭、卑南族猴祭:猴祭最早需杀死两人来做为建造少年会所的仪式,直至萨勒么幸才改杀猴,现今则以猴型编织物取代。
其他解读
从汉字的造字方式来看,“武”是会意字。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然而,汉文化的武术家往往重视德,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绝不可轻易动武。在授徒之前也必先让习武者明白,不可仗着自己的功夫好勇斗狠,这不仅不是尚武,反亵渎了尚武精神。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注解《孙子兵法》一书的《孙子略解》序中写道:“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就是很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