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钫
赵钫(1905-1984),字元方,出生于清朝末期,是当时军机大臣荣庆的孙子,鄂卓尔氏族人,属于蒙古正黄旗。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移居天津,在那里担任天津中南银行的副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的参事,并最终定居在北京。
人物经历
赵钫早年师从吴江沈兆奎,精通版本目录学。他对古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与书籍界的王晋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请后者帮助收集旧本,两人共同探讨版本学。他的收藏品包括许多宋代至明朝时期的著名刻本,尤其是明代铜活字印刷的精品。尽管他的藏书数量不多,但他收藏的是名家精心雕刻和印刷的作品。其中,他收藏了23箱精美的书籍,其中包括唐代手抄本《老子》、宋代版《杜甫诗集》、金代刻本《南丰曾巩集》以及多种珍贵的活字本,如明代华坚“兰雪堂”的铜活字印刷本《容斋随笔》、《白氏长庆集》、明代华珵的铜活字印刷本《渭南文集》、无锡安国“桂坡馆”的铜活字印刷本《颜鲁公文集》、《吴中水利通志》等。他还专门收藏清代名家的名作。他的藏书室名为“无悔斋”,这个名字是由书法家魏广洲题写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收藏的精华部分捐给了北京图书馆,这些书籍大多是罕见的善本。例如,他捐赠了敦煌出土的唐代手抄本《南华真经》、唐代手抄本《老子》、明代华燧会通馆的铜活字印刷本《容斋五笔》、明代铜活字印刷本《西庵集》、明代隆庆年间活字印刷本《凤洲笔记》、五云溪馆的活字印刷本《玉台新咏》等。他曾有一册《永乐大典》,也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其他收藏主要是明代的普通刻本。他与学者陆宗达、汪孟涵等人关系密切,他们经常互相交换在书店里发现的珍贵书籍。他的藏书后来全部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1942年,北京琉璃厂邃雅斋书铺从上海购买了一部明兰雪堂仿宋体的铜活字印刷本《容斋五笔》,这部书由黄棉纸制成,上面有严元照的批注和题跋,被赵钫收藏。现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一部明万历年间刻本《建文朝野汇编》共二十卷六册,书中带有“曾在赵元方家”和“赵钫”的印章。此外,明野竹斋刻的《韩诗外传》上也有“赵钫珍藏”和“曾在赵元方家”的印章;明万历雕虫馆刻的《元曲选》上则有“人生一乐”、“元方审定”、“曾在赵元方家”和“无悔斋藏”的印章。他的藏书室名为“无悔斋”,藏书印章上有“无悔斋校读记”、“一廛十驾”、“曾居无悔斋中”、“依绿轩印”、“赵元方考藏善本书籍”等字样。他对《水经注》、《清史稿》等历史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撰写,但这些作品并未出版。
参考资料
再现千年前科考士子文采.中国作家网.2024-11-19
祖父陆宗达与好友赵元方的友谊.光明网.2024-11-19
国博馆藏·法帖 | 敦煌古籍零拾册欣赏.搜狐网.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