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婆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猪婆龙:即,亦称“扬子鳄”。长约两米余,背有角质鳞,以鱼、蛙、益鸟及鼠类为食。生活于长江下游岸边及太湖流域等沼泽地区。

西江:指长江下游以西地区,即下文“江右”。

友谅:即陈友谅(1320~1363),元末仙桃市(今属湖北)人。农民起 义军领袖之一。原为南系红中军徐寿辉部将,后杀徐自立,在江州(今江西 九江市)称帝,国号汉。至其子陈理,为朱元璋所灭。

江右:古人 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右,即长江下游以西地区。后以称江西省。此下至“俄顷”,底本残缺,据铸雪斋本补正。

估舟:货船。估,商人,通“贾”。

白话译文

猪婆龙产于江西,形状像龙,但比龙身子短,能横着飞,常飞出水面沿江岸捕捉鹅鸭吃。有时有人捉住一头,就把它杀掉,把肉卖给陈、柯两家。这两姓人家都是陈友谅的后裔,从祖辈传下来就吃猪婆龙肉,别姓人家不敢吃。

一天,一个客人从江县的西边来,捉到一头猪婆龙,把它绑在船上。这艘船停在钱塘江边,因为没把猪婆龙绑结实,被它跑掉,一头扎进江里。一转眼的工夫,江里波浪涛天,船立刻翻了。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参考资料

猪婆龙.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