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子康,男,1959年12月出生于武义县壶山镇,父亲汤德苏,母亲项如珍。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凝聚态物理讲座教授。汤子康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首次从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尺寸效应作用下激子须遵循的光跃迁选择新定则,以及激子光跃迁振子强度与纳米尺度的依赖关系。2020年11月8日,汤子康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人物经历
汤子康,1959年12月出生在武义县项店公社(今泉溪镇)瑶村,由于家境贫困,他的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她们都没念到初中毕业。所以,汤子康的童年生活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他于1967年进瑶村小学读书,尽管学习成绩优异,因家庭政治成份问题,没能继续升学,1972年后辍学归家在农村生产队劳动了6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该县进行了一次升中专初试模底考,辍学6年的汤子康在桐琴区900人参加初试的情况下,通过了初试,当时项店公社只有15人通过初试。但通过初试后的汤子康又在当时严格的政审中落选。
1978年初,汤子康到诸暨市舅舅家,进入一所公社高中读书,入学时已是高一的第二学期。这时汤子康第一次接触英语,借助姐姐的那本英汉词典,他在一个学期里就基本掌握了初中英语。在第二学年,区高中补招一批学生,在全区各公社高中学生参加的考试中,汤子康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1979年夏,仅读了三个学期高中的汤子康以超本科录取分数线26分的成绩被杭州大学物理系录取。
1983年大学毕业后,对物理学有强烈兴趣的他考取了中科院长春物理所的研究生。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后,汤子康被分配到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系工作,1987年他以交流学者的身份到东北大学工作、学习,并用4年时间,取得了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后,汤子康进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任基础科学特别研究员。1994年,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面向全球招聘一名教师,汤子康入选。并进行纳米技术的专项研究。
2000年成功研制世界最细单壁纳米碳管(直径0.4纳米),并在世界级科研杂志《自然》上发表了论文,此项成果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为2000年十大国际科技进展之一。2001年以汤子康为主的研究小组又向世界宣布在单根纯碳纳米碳管中能够呈现特殊的一维超导特性,其论文在6月29日美国顶尖科学杂志《科学》上作为重点成果刊载,产生轰动效应。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首次从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尺寸效应作用下激子须遵循的光跃迁选择新定则,以及激子光跃迁振子强度与纳米尺度的依赖关系。1996年,首次在室温下观测到氧化锌纳米结构薄膜的紫外受激发射现象,这一重要发现触发了至今方兴未艾的全球性氧化锌研究热潮,因此荣获了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1998年发表在Appl.Phys.Letters,72(1998)3270的有关氧化锌研究开创性论文,迄今已经被引用1020余次,是中国地区凝聚态物理领域少数几篇引用率超过千次的科学论文之一。1998年,首次成功地研制出直径仅为0.4纳米的世界最细小单壁纳米碳管,并发现其独特的一维超导效应。有关超细纳米碳管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先后在Nature、Science、PhysicalReviewLetters等国际顶级杂志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被美国著名的专业杂志Chemical\u0026EngineeringNews选为2000年度在纳米材料领域的世界四大重要工作之一;被485位两院院士评选为2000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新闻之一;被美国物理学网站PhyscisWeb列为2001年物理学界11项最主要成就之一;同时被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以及英国的英国广播公司,美国的CNN,等诸多国际国内知名媒体广为报道。
迄今已经发表了包括Nature,Science,PNAS,PhysicalReviewLetters,JACS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在内的学术研究论文180余篇,被引用5000余次,国际会议邀请报告60余次。
研究论文
01.TangZK*,WongGKL,YuP,KawasakiM,OhtomoA,KoinumaH,SegawaY,“Room-temperatureultravioletlaseremissionfromself-assembledZnOmicrocrystallitethinfilms”,Appl.Phys.Lett.72,3270(1998).(被引用1021次)
02.YuP,TangZK*,WongGKL,KawasakiM,OhtomoA,KoinumaH,SegawaY,“UltravioletspontaneousandstimulatedemissionsfromZnOmicrocrystallitethinfilmsatroomtemperature”,SolidStateCommun.103,459(1997).(被引用551次)
03.TangZK,ZhangLY,WangN,ZhangXX,WenGH,LiGD,WangJN,ChanCT,ShengP*,"Superconductivityin4angstrom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Science292,2462(2001).(被引用319次)
04.WangN,TangZK*,LiGD,ChenJS,"Single-walled4angstromcarbonnanotubearrays",Nature408,50(2000).(被引用291次)
05.LiZM,TangZK*,LiuHJ,WangN,ChanCT,SaitoR,OkadaS,LiGD,ChenJS,NagasawaN,TsudaS,"Polarizedabsorptionspectraofsingle-walled4angstromcarbonnanotubesalignedinchannelsofanAlPO4-5singlecrystal",Phys.Rev.Letter87,127401(2001).(被引用193次)
06.TangZK*,YanaseA,YasuiT,SegawaY,ChoK,"OpticalselectionruleandoscillatorstrengthofconfinedexcitonsysteminCuClthin-films",Phys.Rev.Lett.71,1431(1993).
07.J.D.Guo,C.L.Yang,Z.M.Li,M.Bai,H.J.Liu,G.D.Li,E.G.Wang,C.T.Chan,Z.K.Tang,W.K.Ge,andX.D.Xiao,"EfficientVisiblePhotoluminescencefromCarbonNanotubesinZeoliteTemplates",Phys.Rev.Lett.,93,017402(2004).
08.IreneL.Li,J.P.Zhai,P.Launois,S.C.Ruan,Z.K.Tang*,"Geometry,phasestabilityandelectronicpropertyofisolatedSechainsincorporatedinnanoporousmatrix",J.Ame.Chem.Soci.,127,16111(2005).
09.Z.K.Tang*,J.P.Zhai,Y.Y.Tong,X.J.Hu,C.T.Chan,R.Saito,andP.Sheng,“ResonantRamanScatteringofSingle-Walled3ÅCarbonNanotubesAlignedinChannelsofAELSingleCrystals”,Phys.Rev.Lett.101,047402(2008).
10.R.Lortz,Q.C.Zhang,W.Shi,J.T.Ye,C.Y.Qiu,Z.Wang,H.T.He,P.Sheng,T.Z.Qian,Z.K.Tang,N.Wang,X.X.Zhang,J.N.Wang,C.T.Chan,“Superconductingcharacteristicsof4Ǻcarbonnanotube--zeolitecomposite”,PNAS106,7299(2009).
书籍出版
01.NanoScienceandTechnology--NovelStructuresandPhenomena,editedbyZ.K.TangandP.Sheng,(Taylor\u0026Francis,LondonandNewYork,2003).
02.NanoscalePhenomena–BasicSciencetoDeviceApplications,editedbyZ.K.TangandP.Sheng,(Springer,纽约,2008).
美国专利
USPatent7465519,Z.K.Tang,N.Wang,Q.Liang,P.Sheng,andC.T.Chan,锂ionbatteryincorporatingcarbonnanostructurematerials,(2005)
获得荣誉
2020年11月8日,获得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参考资料
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人员信息.中国工程院.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