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良,1966年出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专家,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徐进良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就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11月-1998年5月,徐进良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2000年1月-2001年8月,徐进良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2001年9月-2002年5月,徐进良任美国圣母玛利亚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2002年,徐进良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

一直从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及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微尺度流体力学与传热、微热管方面的研究。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95年9月至1997年10月,进入清华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

1997年11月至1998年5月,进入西安交通大学任教,担任副教授。

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担任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项目经理。

2000年1月至2001年8月,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

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在美国圣母玛利亚大学机械工程系做访问学者。

2002年6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担任微尺度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9年4月,进入华北电力大学工作,担任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院长。

2011年4月,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立,担任实验室主任。

2013年11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2月,入选2012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进良主要从事大型火力发电机组节能、可再生能源热物理、先进核能系统热物理及微纳米尺度流动与传热等方向的研究。创新性成果包括压水堆事故喷放条件下的气液两相流音速模型、微纳米尺度边界条件绝对性及相对性、种子气泡传热原理与技术、及低品位能捕获与传递中的流型协同理论与技术等。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16年,徐进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APEC发展基金项目等多项。由于他在超临界机组水动力学、大型压水堆事故条件下的多相流动与传热方面的工作,以及在微纳米尺度多相流动与传热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6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

承担项目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截至2016年,徐进良参与编著英文专著2部,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80余篇,SCI他引2500余次,2014及2015年能源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主持召开2014年国际传热研讨会,担任微流体系列国际会议、传热及能源利用国际会议共同主席4次,做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0余次。

教学成就

人才培养

徐进良积极培育创新人才、推进实验室建设、拓展了团队国际化视野。2017年,徐进良作为团队负责人的“热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截止到2017年,徐进良已经培养出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30多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徐进良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社会活动

人物评价

徐进良是较早获得微尺度方形通道中气液两相流流型的研究者之一,他善于从工程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善于应用科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工程技术的瓶颈问题;注重原理的源头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及实验研究。(华北电力大学评)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徐进良.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2024-09-02

徐进良.新能源网.2024-09-02

200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候选人名单公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8-02-02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8-02-02

研究团队» 实验室主任 徐进良教授/博导.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