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攀鲈科

攀鲈科

攀鲈科(学名:Anabantidae)是鲈形目攀鲈亚目下的一个科,包含攀鲈属、非洲攀鲈属、细梳攀鲈属、圆鳞攀鲈属4个属,已确认的约有37种。攀鲈科鱼类分布在非洲和印度菲律宾的水域。

形态特征

这些热带鱼体长方形,侧扁,头侧扁,吻短钝,口中等大,斜裂,端位。攀鲈科的上、下颌齿及犁骨齿细尖,排列成齿带,鄂骨无齿。眶前骨下缘有锯齿,鳃孔大,鳃盖骨及下鳃盖骨后缘有尖长锯齿,鳃盖膜左、右愈合。攀鲈科的鳃上腔有发达的副呼吸器官,头、体被中等大的栉鳞,侧线中断。背鳍和臀鳍通常有硬棘,胸鳍圆形,腹鳍胸位,有1根鳍棘,5根鳍条,第一鳍条分叉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攀鲈科是迷宫鱼类,它们拥有迷宫器官,这是一种位于鱼头的结构,使其能够呼吸大气中的氧气。这些鱼通常在水面上呼吸空气,将空气存储在一个称为上鳃腔的结构中,氧气通过覆盖迷宫器官的呼吸上皮扩散到血液中。这使得这些鱼能够在陆地上短距离移动。攀鲈科热带鱼活泼敏捷,常在水面活动,有时还带有一点神经质。它们对水质不苛求,中性、弱酸性都能养好,但一定要干净。它们的食性很杂,但最喜欢活饵。除了斗鱼属以外,其他品种的雄鱼也有打斗的现象,但多半在繁殖期。攀鲈科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印度菲律宾的水域,很少进入咸淡水域。

繁殖

攀鲈约一年半能达至成熟,体长约12厘米就能繁殖。它的两性异型不明显,雄性头略大圆钝,具较浓暗的红色,雌性头小略尖,腹部略胀。繁殖期于春夏5-7月,在水生沉水及挺水植物茂盛处产卵,大型成熟个体可产约2000粒浮性卵,具领域及亲代抚育行为。

下级分类

攀鲈属(\u003ci\u003eAnabas\u003c/i\u003eCloquet,1816)

非洲攀鲈属(\u003ci\u003eCtenopoma\u003c/i\u003e Peters,1844)

细梳攀鲈属(\u003ci\u003eMicroctenopoma\u003c/i\u003e Norris,1995)

圆鳞攀鲈属(\u003ci\u003eSandelia\u003c/i\u003e Castelnau,1861)

已灭绝属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