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火化师(英文名:cremator)原名尸体火化工,是从事遗体、遗骸火化及骨灰处理等殡葬服务工作的人员。该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

中国旧社会的遗体火化师没有设立独立的职业,通常以殡葬从业人员来统称,社会地位较低。新中国成立以后,殡葬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并参照其他单位相近的工种核定工资标准,对接接触遗体的工作人员给予保健津贴。民政部在1983年6月颁布的《殡葬事业单位管理暂行办法》中开始要求殡葬从业人员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1993年11月,民政部和劳动部又颁发了《民政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在殡葬领域确定了6个技术工种,尸体火化工在列。2005年,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定了《遗体火化师国家职业标准》,使殡葬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有了可靠的评定依据。

2009年12月1日,由中国殡葬协会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等单位参与起草的中国首部《殡葬服务从业人员资质条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实施后,《资质条件》要求殡葬从业人员均须持证上岗。在2021年版的《遗体火化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对遗体火化师的受教育程度规定了最低为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2024年4月22日,广州市民政局公示的拟聘用遗体火化师人员中,有一名员工的学历为哲学硕士研究生。

历史沿革

在旧中国,殡葬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很低,殡葬职工在恋爱婚姻、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上遇到一系列的困难,进而使从事殡葬从业人员很难以正常的心理状态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连殡葬从业人员的家庭成员也会遭到社会的歧视。

新中国的成立,殡葬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首先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各级政府在改造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杠房的同时也改造了杠业人员,明确了殡葬从业人员可以参照其他单位相近的工种核定工资标准,殡葬管理干部享受国家工作人员待遇,对接尸、整容等经常接触遗体的工作人员给予保健津贴。与此同时,社会上对殡葬从业人员的传统偏见也逐渐减少。1983年6月,民政部颁布了《殡葬事业单位管理暂行办法》,在第四章“队伍建设”中,要求殡葬事业单位应组织职工学习文化,使每个职工都达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并组织职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对有技术专长的,经过考核授予技术职称。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每年进行一次表彰先进的工作,提高殡葬职工的社会地位。这是殡葬行业首次把殡葬从业人员的技术职务正式提到了重要议程,指出了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开展优质服务是提高殡葬职工社会地位的途径。

1986年2月,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殡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考虑到殡葬工作条件的特殊性,为了励殡葬事业单位(殡仪馆、火葬场、殡仪服务站、公墓、殡葬管理所等)工作人员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决定加发特殊行业津贴。殡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特殊行业津贴,提高了殡葬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1989年10月,民政部、劳动部印发了《民政系统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决定在遗体火化和整容等工种评定和聘任技师,规定了技师的评定条件和考核要求,被评聘的技师实行职务津贴,享受本单位工程师等中级技术人员的有关福利待遇。

1993年11月,民政部和劳动部又颁发了《民政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在殡葬领域确定了尸体防腐工、尸体火化工、尸体整容工、尸体接运工、殡仪服务员、墓地管理员6个技术工种,要求各地按照等级标准的规定,认真组织殡仪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各岗位上的技术工人达到相应的技术等级要求,逐步实行通过培训考核提职、持证上岗的用人制度。2005年,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制定了殡仪服务员、遗体接运工、遗体防腐师、遗体火化师、遗体整容师、墓地管理员(简称“三师两员一工”)6个《国家职业标准》,使殡葬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有了可靠的评定依据。

2007年12月,民政部决定在江苏开展试点,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民政行业首批特有工种包括假肢师、矫形器师、殡仪服务员、遗体整容师、遗体火化师等8种。民政技能劳动者可通过培训和鉴定,从初级工逐渐成长为中级工、高级工,再到技师、高级技师。2009年12月1日,由中国殡葬协会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等单位参与起草的中国首部《殡葬服务从业人员资质条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实施后,《资质条件》要求殡葬从业人员均须持证上岗。2015年12月24日至28日,中国首届遗体火化师职业技能竞赛在北京举办。2021年10月1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共同制定了《遗体火化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 年版)》。

任职要求

持证上岗‎

作为殡葬服务人员,需持证才能上岗。2009年12月1日,由中国殡葬协会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等单位参与起草的中国首部《殡葬服务从业人员资质条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实施后,殡葬从业人员均须持证上岗。根据《遗体火化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规定,遗体火化师受教育程度最低为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职业素养

根据《遗体火化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规定,遗体火化师需要掌握服务礼仪知识,分别为:1、接待客户礼仪的一般要求;2、人际交往技巧;3、殡葬服务用语和忌语;4、中国主要殡葬习俗和礼仪;5、遗体火化师个人礼仪规范。同时需要掌握殡葬相关心理知识,如公众及客户殡葬心理、殡葬消费心理和心理抚慰常识相关知识。

相关标准

职业标准

遗体火化师的职业规范和基本要求按照《遗体火化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执行。

法律法规

以上资料来源:

意义与影响

满足殡葬需求

殡葬遗体火化最主要的社会作用是满足人们在殡葬方面对死者遗体处理和处置的需求,包括遗体的接运、保存、防腐、整容、整形、火化或埋葬,骨灰的处理等。

保护生态环境

遗体是特殊的化学污染源,如果处理不当,遗体中的各种各样细菌、病毒就会纷纷外溢,污染环境、危害人类。科学地处理遗体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以利于生者的生存。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的“实行火葬”和“改革土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保护环境。实行殡葬改革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保护土地、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

自古以来,殡葬始终是社会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家族矛盾和个人矛盾。文明的殡葬,可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科学的殡葬,可以促进人与科技的和谐,绿色的殡葬,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职业危害

因火化炉内的温度至少可达600℃,车间的温度约在40-50℃,碰到夏天会更热。而夏季常伴有溺亡及独居老人去世事件,且发现时较晚居多,因天气炎热,遗体腐烂程度重。会有强烈的腐烂气味。加之遗体在火化过程中,大多伴随有附属物(陪葬品),燃烧后会产生较多粉尘,车间火化炉噪音大,火化师交流基本靠“吼”,常年工作,眼睛会受到火光影响。遗体火化师很容易患上鼻炎咽炎、眼睛干涩(甚至飞蚊症)等职业疾病。作为一名殡葬业的服务人员,要时刻保持表情肃穆,不能笑。这种长期压抑的状态,也容易让人产生抑郁倾向。

相关事件

张冠李戴烧错尸

2014年9月24日,金堂县安乐殡葬服务有限公司内存放的一具遗体离奇失踪。失踪逝者姓温,于9月22日跌倒后送医抢救无效而死亡。24日清晨6,逝者亲友在举行吊唁告别仪式中,迟迟见不到遗体。殡仪馆工作人员说,遗体已经严重变形,看了可能对亲友们有不好的影响,干脆就不看了,直接进行火化。对此亲友们全都不同意。有亲友记住了遗体存放的冰柜牌号,但在该号冰柜打开后未能见到逝者的遗体,亲友遂报警。警方经过调查后发出通报,确认为该公司当班火化工在9月23日晚,该公司当班火化工叶某某、张某在处置一雷姓逝者遗体时,误将43号冰柜存放的温某某遗体当做雷某遗体火化。

硕士应聘火化工

2024年4月22日,广州市民政局发布的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拟聘用人员公示名单中,出现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的三名毕业生,三人的拟任职岗位均为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遗体火化工。其中,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刘某拥有研究生学历,专业为哲学(佛学研究),另外二人本科分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和广东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这则消息引发网络热议。

参考资料

遗体火化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4-02-29

遗体火化师国家职业标准.成都市民政局.2024-02-29

殡葬从业人员今后持证上岗.新浪网.2024-04-2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 关于颁布殡仪服务员等5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4-04-24

哲学硕士拟考编上岸殡仪馆,佛学研究者投身遗体火化工.凤凰网.2024-04-23

中国办首场民政特殊行业考试 殡葬业将持证上岗.搜狐网.2024-04-23

殡仪馆遗体火化全程图,揭秘遗体火化师职业.今日头条.2024-04-23

四川金堂殡仪馆遗体失踪 警方:火化工烧错了.搜狐网.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