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舷甲板(freeboard deck)是指船上的一层露天全通甲板,其特点是所有露天开口都有永久性封闭装置,下方船侧的所有开口也有永久性水密封闭装置。对于拥有不连续干舷甲板的船只,最低线与其上方连续线被视为干舷甲板。

形状特点

干舷甲板通常是最高一层露天全通甲板,其上所有的露天开口设有永久性的封闭装置,其下在船侧的所有开口设有永久性的水密封闭装置。特殊情况是,对具有不连续的干舷甲板的船舶,该露天甲板的最低线及其平行于该甲板升高部分的连续线取为干舷甲板。

开口保护

对于甲板艇,所有干舷甲板以上的上层建筑和甲板室的外部开口(包括门、窗、盖)均应有风雨密关闭装置,保证风雨密。干舷甲板以下的舷侧部位,一般不应设置舷窗,如确实有必要设置圆形舷窗,并且要有水密的关闭装置来保证水密。对于敞开艇,某些局部要求保持密闭的开口仍然设有保证风雨密的关闭装置。

研究意义

船舶干舷甲板开口型式和用途较多,常见开口包括进入舱室小舱口、机舱开口、货舱口、锚链舱开口、缆绳孔以及贯穿干舷甲板的舱室等。开口的存在必定会破坏干舷甲板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影响船舶进水角和船舶稳性,故各港口国安全检查(PSC)和国内FSC检查中对干舷甲板上开口保护非常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干舷甲板上开口的保护方式进行研究,对特殊型式的开口保护方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规范要求

国际规范

1966年的《国际载重线公约》(以下简称“ILLC公约”)2010综合文本中附则Ⅰ第18条,有对国际航行船舶干舷甲板和上层建筑甲板的各种开口保护要求,例如:在位置1或位置2,或在非封闭上层建筑内的人孔或平的小舱口,应用能达到水密的坚固罩盖关闭。除使用间隔紧密的螺栓紧固外,罩盖应永久性附装于开口处;在干舷甲板上,除货舱口、机舱开口、人孔以及平的小舱口以外的开口,应有封闭的上层建筑,或甲板室,或强度相当的风雨密的升降口来防护。此外,国际航行船舶还需满足IASC_URS26、URS27中关于小舱口盖的要求。

内河规范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以下简称“内法规”)第3章第3.1.1条规定:干舷甲板上的开口(除C型船舶的货舱口外)应设有风雨密舱盖,或采用封闭上层建筑或封闭甲板室来保护;当采用非封闭上层建筑或非封闭甲板室来保护干舷甲板上的开口时,其上层建筑和甲板室的门以及距干舷甲板1 m高度以下的围壁应符合风雨密要求。

常见问题

船舶干舷甲板上开口保护缺陷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口未增设关闭装置,另一种是关闭装置不满足相应密性要求(第二种缺陷相对较多)。为避免船舶出现上述缺陷,需明确法规对船舶干舷甲板上不同位置的开口的密性要求。此处将重点对常见缺陷的小舱口和门窗等开口进行分析。

小舱口盖

舷甲板上小舱口盖不满足IASC_URS26要求,此缺陷在各港口国检查中发现频率较高,导致船舶滞留情况较多,但在船舶建造过程和日常维护中此类缺陷却较易避免,关键是船舶建造各方能够明白IASC_URS26的要求,包括舱口盖适用于船舶哪些位置、舱口盖型式等。

缆绳孔

在内河船舶,船东或船员往往从方便营运的角度出发,如为靠岸系泊方便在干舷甲板上增设缆绳孔,将缆绳保存于干舷甲板下的某些空舱中,仅设置简易关闭装置,却忽视此孔应满足的密性要求,以及此孔对船舶稳性的影响。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载重线的相关要求,在干舷甲板上设置此类简易开孔不符合要求。根据第1节“规范梳理”的分析,内河船舶干舷甲板上开口采取3种保护方式,而此类缆绳孔并没有上层建筑或甲板室保护,因此要达到法规密性要求,只能靠增设风雨密舱口盖实现。然而,行业中并无针对此类缆绳孔的风雨密小舱口盖且通过产品检验认可。同时,涉及变更船舶最低进水角、船舶稳性的开孔应由船舶设计单位修改设计图纸提交审图部门予以认可。

游船特殊位置开口保护

随着内河游船越来越豪华,舱室布置和用途逐渐增多,为满足旅客的舒适度,豪华游船均设置了电梯、电影院等通道和舱室,且电梯井和电影院均贯穿干舷甲板,导致干舷甲板上出现大开口,因此需对此类开口予以相应密性保护,保障船舶营运安全。然而在实际建造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存在一些忽视,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类干舷甲板上特殊型式开口保护予以分析,希望有助于船舶按照法规要求合理布置,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参考资料

骞茶埛鐢叉澘.国际船舶网.2024-11-26

船用甲板敷料分类.人人文库.2024-11-26

以案为鉴 | 排水舷口面积严重不足,船图不符!.搜狐网.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