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拉
刘西拉(1940年1月-2023年12月21日),出生于重庆,中国土木工程学家和工程教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以及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
刘西拉1963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两年后获清华大学工程结构教研组硕士学位。1981年,刘西拉被选派出国留学,4年后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国工作,于1986年起在母校清华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2年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1998年,刘西拉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任职,担任上海交大建工与力学学院副院长、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主任,兼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讲教授,于2001年任上海交大责任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等职。2015年,刘西拉参加了在台北举行的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工程学会联合会(FEIAP)第三届学术会议和第23次全体会议。2023年12月21日17时32分,刘西拉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
作为土木工程专家、工程教育专家,刘西拉在科研方面发表了论文及研究报告450余篇、著作5部,培养了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百余名。刘西拉于1985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结构科研奖,被誉为美国土木工程界有突出贡献者;1994年被任命为国家攀登计划“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曾负责起草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结构工程学科发展战略”、“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0年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13年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授予“卓越工程教育奖章”。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57年,17岁的刘西拉考入清华大学,就读于土木工程系。1963年获得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士学位,两年后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刘西拉在清华读了近11年书,在清华所认识的人和经历的事,给刘西拉带来了极深刻的影响。
工作经历
研究生毕业后,刘西拉选择与妻子陈陈一同参加大三线建设。1968年,刘西拉到四川成都国家建委西南建筑科学研究所报到,深入基层。1981年,国家选送留学生出国,刘西拉获得了公派普渡大学土木系读研的机会。在美留学期间,刘西拉的研究和学习相当出色,获得了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的结构研究奖,而且是唯一获奖者。1985年,刘西拉在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和妻子陈陈一起回国。于1986年起在母校清华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2年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
1998年,刘西拉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任职,担任上海交大建工与力学学院副院长、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主任,兼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讲教授,于2001年任上海交大责任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等职。2005年,刘西拉参与的“高校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出版《结构工程学科的进展与前景》。2012年,发表论文《关于建立拉/压弯剪扭统一计算公式的讨论》。2015年,刘西拉参加了在台北举行的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工程学会联合会(FEIAP)第三届学术会议和第23次全体会议,会上刘西拉做了题为“填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沟壑”和“防止恐怖袭击的结构鲁棒性设计”的两个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欢迎。2016年,入选“上海2015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7年1月,入选为“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AETDEW)”创始会士(FoundingFellow),同年9月获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校级最高荣誉“教书育人一等奖”。2022年2月1日,参加《春满东方 点亮幸福·2022东方卫视春节晚会》,讲述《金婚故事》。
人物逝世
2023年12月21日17时32分,全国政协原常委、无党派人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西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刘西拉成长在一个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中国药科大学的终身教授。父亲的会客间里一直挂着一幅字,写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家庭的熏陶让刘西拉感悟到: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
婚姻家庭
兴趣爱好
刘西拉一生热爱小提琴的,9岁时刘西拉便在上海学起了小提琴。在清华大学就读时,他是管弦乐队首席。留美期间,刘西拉发现美国人对于中国音乐还停留在“哀哀戚戚”的刻板印象上。于是,他趁机在美国校友面前先后演奏了《新疆之春》《新春乐》等曲目,美国校友从刘西拉的演奏中重新认识了正在不断崛起、飞速发展的新中国。2008年,刘西拉组织成立了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2021年2月,平均年龄74.5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在央视网络春晚的舞台上演唱了“串烧”歌曲《同一首歌-少年》,艺术团团长、时年81岁的刘西拉领唱开场。
诲人不倦
在刘西拉心中,教学的分量很重要,甚至超越了生命。2006年3月的一天,刘西拉的父亲病重在医院抢救。为了第二天给学生上课,刘西拉当晚赶回上海。他当时唯一的期望是,上完课立即回到父亲身边,陪伴他走完生命最后的一段。第二天上午第三小节课快结束时,刘西拉接到了弟弟发来的短信,父亲病故。刘西拉沉浸在悲痛与内疚中。最后,他还是回到了讲台,继续上课。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参与项目
据2023年10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网站数据,刘西拉参与了首都机场T3航站楼、奥运会会议中心、新建央视大楼、外交部公寓、北京西站、京沪高铁、武广客专、津京城际、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广州地铁、国贸桥、花园桥、万家寨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库等多个新建和改造加固项目的锚固和粘接工作。
发明专利
据2023年10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网站数据,刘西拉已获得自主研发专利技术10余项。
科研项目
学术交流
学术论著
书籍作品
以上为部分书籍
主要论文
以上为部分论文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刘西拉讲授的课程有“学科概论”“土木工程概论”“计算结构力学”等。
指导学生
截至2019年12月,刘西拉已指导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超过百名。
建议学子
1、要有目标,在达成目标的奋斗历程中,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2、需要培养竞争意识,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定要尽可能做到最好;
3、要有辩证的思维,学会辩证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第四,同要有踏实的作风,面对任务,做到有组织、有纪律。
教育改革
在刘西拉看来教育要改革,首先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的整个体制转换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在以班级为主体这种基本教学形式下,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刘西拉主张上课绝不是照本宣科,讲公式,而是尽力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实验室,在教改实践里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刘西拉长期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以及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是中国知名土木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专家。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工程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工程科技人才,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荣誉专业教授,为推动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文汇网评)
幼年父亲将陶行知的格言高悬家中,青年时在清华大学接受当年“全盘学苏”的高等教育,人到中年又赴美国读两个学位,如今七十五岁的他仍然活跃在上海交大的讲堂上,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倾心探索。无疑,他是丰富的。他身上既被刻上严谨而扎实的旧时烙印,却又洋溢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新”,新的是那样的有力,以致他会大声疾呼中国高等教育的亟需变革。 (《上海教育》评)
刘西拉一直以“让生命燃烧而不是冒烟”为座右铭、并始终“燃烧”着自己、同时“点燃”着学生,在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官网评)
参考资料
土木工程专家刘西拉逝世,曾率“清华学霸合唱团”亮相网络春晚.澎湃新闻.2023-12-25
刘西拉 的作品(3).豆瓣读书.2023-12-25
【校友行思】对话刘西拉:我永远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清华大学.2023-12-25
【上海教育】上海交大刘西拉教授:做名赤诚的教育“老兵”.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3-12-25
中心主任——刘西拉.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中心.2022-01-26
火遍全网的“老少年”刘西拉:无问白发,只问热爱.央视网.2023-12-25
哀悼!知名土木工程专家、上海交大教授刘西拉去世,享年83岁.今日头条.2023-12-22
刘西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 .2023-12-25
知识脉络.万方.2023-12-25
最美家庭登台2022东方卫视春节晚会 树立时代新风彰显城市温度.北青网.2022-01-21
春满东方·2022东方卫视春晚.今日头条.2022-02-01
专访刘西拉、陈陈:从清华到交大,获评“最美家庭”的“少年”.上观新闻.2023-12-25
全体会议.中国政协网.2023-12-25
钱伟长讲坛第39讲: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上海大学.2023-12-25
刘西拉.中国政协网.2023-12-25
刘西拉教授当选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执委.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2023-12-25
刘西拉教授获聘“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第六届副主任委员”[图].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3-12-25
刘西拉.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3-12-25
刘西拉教授赴日参加2015世界工程大会[图].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3-12-25
精英齐聚共享盛举 学术研讨助推发展—我院组织召开第十三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交流会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