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鞘蛇(食虫类:蛇菰属 involucrata)是蛇菰科蛇菰属的草本植物,筒鞘蛇菰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别名,如峨眉山的文王一支笔,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鹿仙草,还有不上莲、通天蜡烛、石上莲、山菠萝等。筒鞘蛇菰的肉穗花序下都长有总苞状的筒鞘,这便是其名称的由来。
形态特征
草本,高5-15厘米;根状茎肥厚,干时脆壳质,近球形,不分枝或偶分枝,直径2.5-5.5厘米,黄褐色,很少呈红棕色,表面密集颗粒状小疣瘤和浅黄色或黄白色星芒状皮孔,顶端裂鞘2-4裂,裂片呈不规则三角形或短三角形,长1-2厘米;花茎长3-10厘米,直径0.6-1厘米,大部呈红色,很少呈黄红色;鳞苞片2-5枚,轮生,基部连合呈筒鞘状,顶端离生呈撕裂状,常包着花茎至中部。花雌雄异株(序);花序均呈卵球形,长1.4-2.4厘米,直径1.2-2厘米;雄花较大,直径约4毫米,3数;花被裂片卵形或短三角形,宽不到2毫米,开展;聚药雄蕊无柄,呈扁盘状,花药横裂;具短梗;雌花子房卵圆形,有细长的花柱和子房柄;附属体倒圆锥形,顶端截形或稍圆形,长0.7毫米。花期7-8月。
生长分布
生长于海拔2,300米至3,600米的地区,筒鞘蛇菰原产于中国,分布于湖北、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在印度也有分布。常生于云杉、铁杉和栎属林下,寄生于杜鹃花属植物的根上。其为野生植物,生存环境湿度较大,并有散射光,土壤富含腐殖质、土层较厚,酸性或微酸性。
保护
筒鞘蛇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文化
筒鞘蛇菰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相传,周文王曾路过美丽的武陵地区,被当地的风景所吸引,于是他一边饮酒欣赏美景,一边批阅公文,醉后不慎将笔失落山崖之下,后来这笔便化为一种草药,茎秆似笔管,头稍大,形如一支紫红色的毛笔,人称“文王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