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六朝精神史研究

六朝精神史研究

《六朝精神史研究》是2010年出版于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哲学书籍,作者是(日)吉川忠夫

基本信息

作 者: (日)吉川忠夫 编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4064363

出版时间: 2010-11-01

版 次: 1

页 数: 469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开

所属分类:图书\u003e哲学\u003e中国哲学

内容简介

《六朝精神史研究》以六朝时期为中心,历史跨度纵贯汉唐,通过综合性和个案性的考察与研究,对中国中古思想史以及中古政治与学术和思想的表现之间的联系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描绘。《六朝精神史研究》集著者近二十年之功,所论述的内容包括:六朝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从汉代走向六朝过程中的思想变迁。集中于六朝时期而围绕着何休范宁、范哗、沈约颜之推颜师古葛洪道宣傅奕等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人物的著述及思想特点,还有汇集于这个时期的儒释道三家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和著名的论争等。《六朝精神史研究》是Et本学者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序章 六朝士大夫的精神生活

前言

一 由汉代至六朝的展开

1 六朝式精神的萌芽

2 儒教批判与儒教的变化

二 六朝式精神的诸相

1 容纳佛教

2 隐逸思想

3 山水思想

4 “自然”思想

三 士大夫的自我变革

第一部分 从汉走向六朝

第一章 党与学问——特别以何休为例

前言

一 东汉的太学

二 党锢与太学

三 何休的立场和方法

四 何休与清流思潮

第二章 真人与革命

前言

一 汉魏禅让革命之际的真人

二 真人赤精子

三 白水真人

四 《太平经》与真人

结语

第二部分 范氏研究

第三章 范宁的学问

前言

一 范宁的出发点——《王弼何晏论》

二 理想主义的挫折

三 《梁传集解》的成书

四 范宁的门阀观

结语

第四章 关于踞食的论争

前言

一 踞食论争的背景——范泰与祇寺

二 踞食论争的经过

三 踞食论争与范氏诸人的思想

第五章 范和刘知几

前言

一 刘知几对《后汉书》的批判——之一

二 在狱中与诸甥侄书

三 刘知几对《后汉书》的批判——之二

四 范晔的“意”

第六章 范晔与东汉末期

前言

胡逸民与党人

二 正道与权道

结语

第三部分 沈约研究

第七章 沈约的传记与生活

前言

一 吴兴沈氏——沈约的家族背景

二 出生与父亲之死

三 西邸的谈客

四 绝望的时期

五 梁朝政治下的晚年生活

暂且的结语

第八章 沈约的思想

前言

一 沈约的社会思想——之一

二 沈约的社会思想——之二

三 沈约的精神生活诸面相——特别是其宗教生活

四 沈约的世界观

结语

第四部分 颜氏研究

第九章 颜之推论

前言

一 江南贵族社会的悲惨结局

颜之推的江南社会批判

三 颜之推与华北社会

四 颜之推与学问

五 作为政治人的颜之推

结语

第十章 颜师古的《汉书注

前言

一 颜师古以前的《汉书》学

1 《汉书》 的成书及其被接受

2 作为刑政之书的《汉书》

3 旧注家门的时代

4 江南《汉书》研究

5 华北《汉书》研究

二 颜师古的《汉书》学

1 颜师古注的完成

2 作为家学的师古注

3 文本的确定

4 姚察注与师古注——颜师古与南学

5 若干的社会史考察

6 师古注的基本性质

7 与古代世界的邂逅

结语

第五部分 六朝人与宗教

第十二章 中土边土的论争

前言

唐朝初期的天竺中土说

二 天竺中土说的形成

三 是夷夏还是戎华

结语

第十三章 夷夏论争

前言

一 《夷夏论》的构成——道、迹、俗

顾欢的立场

三 论争的展开

结语

第十四章 中国的排佛论的形成

前言

僧祐《弘明集后序》

二 《颜氏家训 归心篇》

三 道宣与傅奕

第十五章 六朝时代对《孝经》的接受

前言

一 作为幼童课本的《孝经》

二 作为宗教经典的《孝经》

三 纬书与《孝经》

四 《孝经》的随葬

结语

后记

人名·书名·作品名索引

译后记

丛书信息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共46册), 这套丛书还有 《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中国与达尔文》,《中国人的幸福观》,《儒教与道教》,《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