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权谋房
以权谋房是指在中国非市场化的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时期(也称福利分房时期)出现的一种现象,即政府统一建造住房并通过权力分配。
现象剖析
以权谋房现象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第一类是掌握行政权力者公开占有社会的优质资源和公共资源;第二类是掌握资本者获得更大利益;第三类是没有权力且不掌握资本者的无房状况。这一现象在福利分房时期的住房制度中尤为突出。自1999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尽管中国住房市场逐渐发展,但住房格局出现了“三轨制”乱象,即市场之轨、保障之轨和权力之轨。其中,通过权力体系获取住房的方式虽然缺乏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却是普遍存在的。政府部门和机关单位利用自有土地或新申请的土地,集资兴建职工住房,享受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然而,这些住房的实际面积和装修水平远超一般保障房的标准,实际上是利用政策漏洞获取不当利益。此外,某些行政机关还向特定级别官员提供住房补贴,并组织他们以团购形式购买商品房作为退休后的住所。这种行为也是权力与开发商之间交易的结果。
根源分析
以权谋房现象在福利分房时期普遍存在,并在市场化改革后继续存在。其根源在于住房“三轨制”中的权力之轨,反映了权力行使的失范。随着公务员考试热度的上升,可以看出掌握社会公共资源的群体具有“以权谋房”的能力。住房格局“三轨制”中的权力之轨问题,仅靠住房制度本身的改革难以解决。无论是过去的福利分房还是当前的市场化改革,都无法根除这一现象。保障房制度反而为其提供了合法性。实际上,这是行政权力过度集中、缺乏有效监督的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对权力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有效的分权制衡机制,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
参考资料
记者观察丨以权谋房终被“房”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2024-10-22
解读|从案例看以权谋房有哪些表现.百家号.2024-10-22
党建评:以权谋“房”,这样的权力观必须纠偏!.百家号.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