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一般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8月2日,人社部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明确,休息日、法定年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五类休假标准。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发布,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是新年放假1天;春节放假4天;清明节放假1天;劳动节放假2天;端午节放假1天;中秋节放假1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放假3天。探亲假未婚职工每年1次,假期20天;已婚职工每4年1次,假期20天。
历史沿革
起源
大约3000年以前,“七日一周”的说法首先在巴比伦流行。当时巴比伦的星象观测和宗教崇拜同处于鼎盛时期,由此把每个日子置于一个神或一个神相等的星宿的保护之下。后来罗马人也接受了一周七天的制度,而中国古代也早有近似七日一周的说法。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为“二十八星宿”,后又把“二十八星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依次排列,称为“七曜”。再后来,七日一周被收入《圣经》,七日一周逐渐成为宗教信条,七天作为一个礼拜成为规矩。很多国家都经历过政教合一的过程,因此宗教规定也就是国家法律规定。“七日一周”的规矩是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传入中国,并逐渐被人们接受。当时清政府把7天作为工作、学习等作息日期的计算单位。1909年,清朝的编译图书局长袁嘉谷主持将七日一周制度定名 为“ 星期”,又因基督教在星期日这天做礼拜 , 则又称为“ 礼拜天”。
变迁
1995年5月,中国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春节、“国际劳动节”和“十一”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每年3个连续7天的长假,使中国人每年的法定休息日达到了114天。而每个长假掀起的旅游消费热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被人们称为黄金周。
2004年2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建议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取消黄金周,强化春节长假。2005年6月,中央部门发布文件详细说明增设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和中秋节的重要性。
2007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到人民大学听取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意见。2007年2月,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法定节假日调整呼之欲出,新华社发表长文深度分析黄金周调整的政策背景。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的方案在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
2007年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
2013年11月27日全国假日办今日在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等网站公布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并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三套方案中,并没有一些网友期待恢复的“国际劳动节”劳动节7天长假。201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作如下修改: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本决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2022年7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旨在进一步优化我国旅游休闲环境,完善相关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休闲内涵,促进相关业态融合。具体包括优化全国春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规划建设环城市休闲度假带、以社区为中心打造休闲生活圈、完善休闲服务设施、发展新兴休闲业态、实施旅游休闲高品质服务行动、开发数字化文旅消费新场景等一系列具体举措,进一步激发旅游休闲发展内生动力。
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95号)),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4天(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第四项修改为“(四)国际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七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际形成较长假期。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此外,对条文顺序和个别文字作相应调整和修改。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通告表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国际劳动节各增加1天。据此对放假调休原则作进一步优化完善,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春节自除夕起放假调休8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自10月1日起放假调休7天,劳动节放假调休5天,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分别放假调休或连休3天(如逢周三则只在当日放假),国庆节放假如逢中秋节则合并放假8天。
假日类型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于2014年1月1日执行。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以上资料来源: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以上资料来源: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
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另外,二七纪念日、五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国际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月10日发布通知,按照最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后,职工全年约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有所调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月10日下发《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首次提出一个“月计薪天数”的概念,用以计算日工资、小时工资,而俗称的节假日加班三薪、公休日加班双薪正是以日工资、小时工资为计算基数。《通知》明确指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1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也就是说11个节假日即使不上班也应计薪,除去不计薪的104个双休日,月计薪天数应为(365-104)/12,即21.75天,再由月工资收入除以21.75得出日工资水平。
假期年表
2022年
一、元旦:2022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
二、春节: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四、国际劳动节:4月30日至5月4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4日(星期日)、5月7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六、中秋节: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共3天。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
2023年
一、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
二、春节: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四、国际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2024年
一、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二、春节:2月10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8天。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安排职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
三、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班。
四、国际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8日(星期日)、5月11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10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4日(星期六)上班。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2025年
2025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周三)放假1天,不调休。
二、春节:1月28日(除夕、周二)至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周二)放假调休,共8天。1月26日(周日)、2月8日(周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4日(周五)至6日(周日)放假,共3天。
四、国际劳动节:5月1日(周四)至5日(周一)放假调休,共5天。4月27日(周日)上班。
五、端午节: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周一)放假,共3天。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周三)至8日(周三)放假调休,共8天。9月28日(周日)、10月11日(周六)上班。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中国政府网.2024-11-12
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人社部官网.2019-08-03
全国假日办公布3套放假安排方案 未恢复五一长假.大众网枣庄.2023-11-13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上犹县人民政府.2022-10-29
国家明确:优化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2022-07-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日头条-中国政府网.2024-11-12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3-11-15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腾讯网-中国政府网.2024-11-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1〕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11-1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