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奎(1450-1536),字应宿,号松溪,是明朝政治人物。他出生于山东济南府泰安州新泰市龙廷苗庄。成化二十年(1484)他考中进士,后担任南京市工部尚书等职。他清廉正直,被天下人推崇为长者。他曾回乡守孝,后受诏起复。正德五年(1510),刘瑾伏诛,他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粮储。他还重修济宁梁祝之墓,并树碑以记其事。嘉靖元年(1522),他任南京工部尚书,但因与权臣张璁、桂萼意见不合,多次请辞。嘉靖四年,他辞官归里,被赐五时朝服,晋阶为从一品。他卒谥康简,著有《康简公文集》。
人物简介
崔文奎幼时聪颖好学,胸怀大志,才学名贯一时。成化十三年(1477年)乡试中举。成化甲辰科(148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河南按察司副使。十六年(1503年),转任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政声冠一时”。正德元年(1506年)丁尤母丧,去职还乡。除服后,朱厚照下诏复其职,时宦官刘瑾、焦芳浊乱朝政,辞不就职。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杀,满朝言官皆荐其为光禄寺卿,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瑾虽除,但宦官仍然把持朝政,文奎坚不趋附,遭到忌恨。正德九年(1514年),宦官张永等左右正德帝调文奎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按南,远离朝廷。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后升任仓场总督兼工部左侍郎。嘉靖元年(1522年)升任南京市工部尚书。因与权奸张璁、桂萼不合,且进谏不听,嘉靖四年(1525年),文奎上书辞官归里。致仕后,嘉靖多次派人到新泰市向文奎询问朝政得失,但崔托辞一无所对。嘉靖十五年(1536年),崔文奎在里籍新泰龙廷病逝,享年八十六岁。嘉靖帝辍朝,遣使谕祭,谥“康简”。史称崔文奎“守身清约,精于吏事,居官所至有声”(《明世宗实录》)。“清德恪厚,天下推为长者”(《新泰县志·人物》)。有《科贡题名记》、《重修碧霞宫记》等载清《新泰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