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曙光,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个人简历
师从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兴趣主要在唐宋诗学、文体学和古典戏曲等方面,对民国时期的国学教育和近现代学人亦有一定兴趣。
主讲课程
1.中国文学史;
2.中国文学批评;
3.杜诗研读;
4.唐诗研读;
5.中国戏曲研究。
学术研究
(一)学术专著:
1、《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贯通与驾驭:宋代文体学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3、《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昆曲文献史料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4、《梅兰芳老戏单图鉴》(学苑出版社2015年版)
(二)文献整理编校:
1、《梅兰芳珍稀史料汇刊》(五卷本)(学苑出版社2015年版)
2、《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十卷本副主编)(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三)学术论文:
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民族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光明日报》、《四川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代表性论文:
《戏曲研究:立足于鲜活的梨园文献再出发》,《文学遗产》2016年第6期;
《关键词:解读古代文体的新维度》,《光明日报》2016年6月;
《文体系统与文体族群》,《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
《周作人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及其转变——兼谈与鲁迅戏曲观的异同》,《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6期;
《青词文体与宋代文人心态》,《中州学刊》2015年第5期;
《梅兰芳题材小说论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5期;
《清末剧坛新景观:演出与报刊剧评的同步互动》,《戏剧艺术》2015年第4期;
《韩柳骈文写作与中唐骈散互融之新趋势》,《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
《论宋代文体学的核心问题:本色与破体》,《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旧剧界之维新派新剧界之国粹家——“伶隐”汪笑侬新考新论》,《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3期;
《民国时期梅兰芳特刊专集叙论》,《新文学史料》2015年第2期;
《谭献撰梨园花谱群芳小集考略》,《文献》2015年第2期;
《宋代文体破体相参与“活法”说》,《国学学刊》2015年第2期;
《论中国古代的露布文体及其文学价值》,《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以论为记”与宋代古文革新发微》,《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新发现足本听春新咏与重新认识清嘉庆北京剧坛》,《戏曲研究》2013年第3期;
《国家图书馆藏听春新咏昆部及其史料价值》,《文献》2012年第2期;
中国古代第一部题画诗别集——《题画集》作者及成书考略,《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第2期
《经纬交织与文体的多元并存格局——宋代文体关系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一部久被忽略的文体学集大成之作》,《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论王的“至宝丹”体诗》,《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
《韩诗之变与苏诗的变中之变——论苏轼对韩愈诗歌的承传创变与宋代新诗格的确立》,《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宋代翰林学士撰教坊乐语考论》,《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
《略论梅兰芳保存提倡昆曲的历史功绩》,《中国戏剧》2002年第10期。
获奖及其他
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文科总分第1名),最佳演示奖;
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
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
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
受聘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