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吴村位于海阳市中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21°05',北纬36°54',是朱吴镇政府所在地。该村东临东朱吴村,西接龙湾泊村,北靠后庄村,南毗瓮窑头村和杨格庄村。历史上,朱吴村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变更,最终在2000年12月隶属于朱吴镇。村庄内有烟凤公路穿过,距离市政府驻地约17公里,至海阳火车站约25公里,交通便利。

历史沿革

朱吴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由朱德浩、吴毓信两位山西洪洞移民命名。洪武十一年(1378年),祝姓居民从莱阳迁入。此后,张姓、王姓等陆续定居于此。村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共27姓氏,其中王姓占多数。村风文明和谐,邻里关系融洽。

1917年,村民王令恩捐赠500石粮食用于赈灾。

1941年3月26日,国民党海阳县政府从朱吴村迁至莱阳万第,标志着该村的解放。同年11月7日,八路军第五支队在村后庙举办庆祝活动,纪念苏联十月革命。

1942年初,村里成立了抗日新政权,姜元山担任主要负责人。同年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大会在朱吴村举行,宣布撤销八路军第五支队番号。

1949年秋季,村庄遭遇台风侵袭,造成重大损失。

1953年,建立了首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包作君担任社长。

1956年,升级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4年,全村参与了朱泉河河道向南迁移1500米的工作。

1965年7月,国家向村内分配了2台手扶拖拉机,使朱吴村成为该县较早使用机械化的单位之一。

1979年,建成公社最大规模的大口井——凌云塘,占地面积2.7公顷。

1983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5年,时任中共烟台市委书记杜世成访问朱吴村,慰问当地烈士家属、退伍军人和困难家庭。

2000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副省长林书香也前来探望并慰问了当地的烈士家属和百岁老人王介臣。

自然地理

朱吴村总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64.3公顷,山地资源丰富,达240公顷。主要种植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等,同时出产多种水果如苹果、板栗、桃子、大樱桃和银杏等。作为朱吴镇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村内设有多个蔬菜大棚。

人口

截至2002年,朱吴村共有606户居民,总人口为178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22%。村内有27个姓氏,除了1位哈尼族居民外,其余均为汉族。其中,王姓人口占比最高。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1955年,朱吴村粮食亩产量为90公斤,总产量为33.3万公斤。1978年,亩产量增至372公斤,总产量达到91万公斤。1983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亩产量提高到528公斤,总产量上升至111.7万公斤。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了提升农民收入,村内开始调整农业结构,减少了农作物种植面积。至2000年,已建成81个蔬菜大棚,占地6.5公顷,带来52万元的收入。2002年,粮食亩产量达到660公斤,但由于结构调整,总产量降至86万公斤。在此期间,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更新果树品种,推广红富士、乔纳金等新品种,以及银杏等经济效益高的树种。2000年,果园面积扩展至74.7公顷,果品总收入达到93万元。此外,还建成了14个养殖大棚,占地1.1公顷。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为976万元,其中包括农业606万元,林业4万元,畜牧业280万元,以及其他行业贡献的86万元。

第二产业

早在1910年至1915年间,村内就出现了福顺德号、顺吉永号和洪泰昌号等企业,主要从事丝线加工。这些企业在1938年前后因各种原因关闭。1930年,新德网扣庄和同兴和网扣庄成立,但也在1941年停止运营。1979年起,村内陆续建立了面粉厂、挂面厂、木材加工厂、服装厂和羊毛衫厂等工业设施。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数达到400人,实现收入200万元。

第三产业

1944年,朱吴村成立了第一个合作社,初期仅有5名员工。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涵盖了农机车辆销售、电器维修、餐饮服务等多个领域。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50人,总收入为749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贡献250万元,商业饮食业贡献477万元,服务业贡献22万元。

党政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

1941年3月,李廷春成为朱吴村首位共产党员。同年10月,建立了党支部,张京智担任首任支部书记。在抗日战争期间,党支部带领村民开展了多项工作,包括反奸、反霸、反特、代耕等,并组织青年参军参战。1944年,村支部获得了县级表彰。解放战争期间,超过130名村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村内党员人数为29人。2002年,村内设有8个党小组,党员总数为87人。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包括张京智、姜太坤、祝振芳、丛丰学、姜明学、祝维华、刘启晋、王寿山、王全军。自1994年10月王全军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村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海阳市(县)先进党支部,并在2001年荣获烟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行政组织建设

1942年初,朱吴村成立了村公所,姜元山为首任负责人。1943年更名为村政府。1958年9月,改为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更名为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为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正式设立村民委员会。历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为姜元山、王成林、王立忠、王学廷、高丰才、宋永宽、丛丰学、修令芝、姜学军、王寿山、王学满、张维全、王全军。

参考资料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朱吴镇朱吴村.博雅地名网.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