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925年夏天回国筹备的一种艺术杂志名《河图》。
杂志简介
《河图》的宗旨,据闻一多通询中说,是提倡“文化的国家主义”Culturalnationalism,刊中分文学(诗歌,小说,批评),戏剧(剧本,舞台艺术),图画,书法,服装图案,建筑(包括园亭布置),雕刻,舞蹈,音乐各门,担任稿件的都是游美的人,如诗歌中的梁实秋,小说中的冰心女士,许地山,戏剧中的余上,赵畸(他们两位也是1925年夏回国,拟往京中创造新剧事业),熊佛西,图画中的杨廷宝,建筑中的梁思成,雕刻中的骆启荣以及林徽因,张嘉铸等人,都是些当时有声望的青年艺术家。
杂志初衷
闻一多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祸患。文化之政府甚于他方面之征服百千倍之。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在如此热情的气氛中,他几乎已经决定放弃绘画转向文学。为宣扬中华文化的国家主义,闻一多曾想办刊物,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河图》,"取义于河马负图,伏羲得之演八卦,作为文字,更进而为绘画等等,所以代表中华文化之由始也"。
相关信件
《河图》商务虽允承印,但最好仍是自办,兄意不知以为如何,尚望告知。《河图丛书》想只在计划中:我可以附骥一种,Synge的戏剧。艺术杂志既有,人才充足时,艺术大学亦一刻不容缓之事业;目前之中国,其他之艺术不论已,即最普通之绘画,亦复凋萎之至,盖如今较可成立之美术学校仅有京宁沪三地之四校,而京校今已俘办,尚未恢复,宁校窄隘,此地刘海粟校颇有商业性质,周剑尘校生徒极少,吾兄闻此,得勿疾首蹙额耶?所望者,吾兄与一班游美之青年艺术家联袂返来之时,能在景物清幽之地,或宁或吴,创立一广义的艺术大学,则我国当今就木之艺术尚有一Rebai之希望焉。此大学开办后,戏剧自亦在内,届时之盛况可想而知。兄今夏返国,固弟所亟愿而渴望者,然为兄之精神慰安计,为我国之艺术计,则弟敢言当今国内之学术界中除创造即将复活外。其他恐皆不能使兄满足,与其徒为独木,反不如先偕实秋兄同作一旧大陆之畅游之为愈也。尔时两兄如来,同归者必有数艺术者,如此则大学可成,一鸣惊人矣。管见不识当否,尚望兄等加以仔细之考量。如其可行,自今起即当募集基金。弟悬想将来有梁思成君建筑校舍,有骆启荣君担任雕刻,有吾兄及杨廷宝君濡写壁画,有余上冯沅君赵畸君开办剧院,又有园亭池沼药卉草木以培养实秋兄沫若兄之诗思,以逗林徽因女史之清歌,而达夫兄,年来之悲苦亦得藉此以稍释,不亦人生之大快乎,弟馨香默祷,能身逢其盛,永在书城中为一衣鱼,愿亦足矣。
杂志结果
《河图》杂志后来未能出版,但闻一多书信中保留的前四期拟目,其中既包括中国美术、戏剧、音乐、建筑、服饰等,也介绍了惠特曼、帕敷罗娃、芬勒楼札、小泉八云等世界文化人物。闻一多自拟的题目有《塞藏赞》、《奈陀夫人的艺术》、《毕痴来》。此外,闻一多还建议第五期讨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并着手撰写从民族主义观点论美国新诗运动的《新民族的新诗》。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华文化的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并未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