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言学研究》是2012年12月1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图书简介

《历史语言学研究》系我馆出版发行的系列学术集刊。本辑共收录学术论文25篇,均为“海峡两岸传统语言学研讨会”(2010年10月16—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会议论文。其中包括江蓝生、王宁、曹广顺郑锦全单周尧郑张尚芳等著名学者的文章。

内容简介

《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五辑)》编辑推荐:海峡两岸语言学界历来关注传统语言学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研讨会汇聚了两岸三地众多知名的语言学者,研讨的内容涵盖传统语言学的方方面面,涉及不少新的材料和方法,促进了两岸三地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沟通与交流,必将有力地推动传统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三十篇。於篇幅,这裹我们将其中的部分论文集成专辑出版,以读者

作者简介

曹广顺:男,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学士;198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语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委。

图书目录

训学对义素分析法的证明与应用

台湾地区词(四则)音义考

《尚书·康》句读一则

《庄子·在宥》“乔诘卓”试解

——兼释“叨惯”“戾”

南言北京语言大学

——《全本史记》《宋书》《魏书》“驰”“驱”相关双音组合比较研究

据古形古音研释古文字举隅

清华简《皇门》异文及相关问题

上古单音节音步例证

——兼谈从韵律角度研究古音的新途径

上古音单声母构拟体系四个发展阶段的方法论考察

——兼论研究上古声母的四种方法:谐声分析法(离析字母法)

等韵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和汉藏语比较法

再论汉语上古音中合口成分与唇辅音的关系

上古後期通语与中原、齐鲁、楚、吴越方言见、章、精的交替

——兼论通语舌根、舌面、舌尖音古今音变的趋势(上)

“五音”配声配韵和《切韵》韵序起源问题

汉语古今声母与声调演变关系一瞥

——从吴语浊声母的语音性质看古今声母演变与声调演变的内在联系

汉语语音史中的齿擦音声母

现代方言中鱼虞的音读及相关的音韵问题

长汀话动词宾语人称代词的读音

方言地理分布调查的理念与实践

白话小说裹的方言词语及其研究价值

——以闽粤方言为例

台湾海陆客家话的起源与形成

西北方言特殊语法现象与汉语史中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改变

——以格范畴为例

汉语“儿”的语法化及其历史音变

编後记

《历史语言学研究》稿约

编辑推荐

《历史语言学研究(第6辑)》顾问江蓝生先生七十华诞,一些学者和江先生的师友弟子希望能出一个庆祝文集,以感谢她对汉语历史语法、词汇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正好此书按计划应於2013年出版,遂决定把这一辑作为此书。

目录

原始汉藏语动词后缀*—s在上古汉语裹的遗迹——去声别义新证

古汉语词典编的一些问题

汉语“等待”义动词历时考察

上古汉语的同义词“首”“元”“头”

从上古汉语构词形态的角度再谈商、周两代语言区别

论“词类活用”与上古汉语“综合性动词”之关系

上古汉语介词词组的语序问题

新材料与新理论的综合运用——兼谈文献语言学与章黄演绎论

区域语言学综观

《训世评话》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及其语言性质

《训世评话》中“是”的两种用法及其来源

从《训世评话》看明初几组常用动词的兴替

清代旗人汉语的满语干扰特征初探——以《清文启蒙》等三种兼漠满语会话教材为研究的中心

无定“把”字句的生成机制

汉语语法化中的语义重新分析和语义演变

BA式双音状态形容词的形成与演变

唐五代的副词

近代汉语“他谁”的源流

由“虎口”说开去

明清山东方言裹的音节删减现象

训诂学与词汇史异同谈

《朝野连载》“侯思止”条解读

“物开地牙”订辩

汉语周边语言与“VP去”相关的语序关联

英语主语优先型语言类型的历史根源——与汉语对比的角度

附录学术自传:追回流失的岁月

编后记

《历史语言学研究》稿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