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light
《暮光之城:暮色》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 Meyer)于2005年出版的小说,是《暮光之城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该系列包括《暮色》、《新月》、《月食》、《破晓》以及番外《午夜阳光》等。故事以贝拉·史旺和爱德华·安东尼·梅森·卡伦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和喜剧冒险等元素。这部小说系列被誉为“哈利·波特时代”后的魔幻巨著,成为国际魔幻系列的代表之一。《暮光之城:暮色》获得了纽约时报主编精选、出版者周刊的“年度最佳好书”、亚马逊网站的“最近十年来最佳好书”、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十大青少年优良读物”及“十大最佳丛书”等荣誉。截至2008年,该小说已被翻译成37种不同的语言。
内容简介
暮色
《暮光之城》系列的女主角贝拉·史旺·斯旺是个十七岁的女中学生,父亲是个整日专注于工作的警察,母亲是个容易冲动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女人,贝拉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离婚了。母亲再嫁,贝拉来到终年阴雨的偏僻小镇福克斯,与父亲查理一起生活。心智聪颖,早熟独立的贝拉不可能得到父母太多的帮助,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她内心深处深深地渴望着来自家庭以外的机会。学校里,颇有人缘的她结识了同班男生爱德华·安东尼·梅森·卡伦。
爱德华身材矫健,英俊迷人,他其实是“素食”吸血鬼家族卡伦家族的一员。传说,古世纪欧洲,大陆爆发瘟疫,人们纷纷死去,村落里只有一个名字叫做科维努斯的年轻人活了下来。科维努斯 的后代一共有三位,不幸的是三位中的一位被染过病毒的蝙蝠咬伤,另一个被染了病毒的狼咬伤,只有一位是完整的作为人的形态活了下来,他的两个兄弟由于染上病毒产生变异,被蝙蝠咬伤的那位成为吸血鬼的始祖,被狼咬伤的成为狼人的始祖。吸血鬼不需进食,不用睡觉,但需要不断吸取鲜血。当血族感到饥饿时,会对鲜血产生极其强烈的渴望。卡伦家族成员能克制这种欲望,他们一般只吸食动物的血,不攻击人类,所以被称为“素食”者。与其他吸血鬼不同的是,爱德华还能看到别人的所思所想,但他却独独看不透贝拉的心思,这也是贝拉深深吸引他的神秘之处。
当贝拉受到吸血鬼贾科莫的追捕之时,整个卡伦家族都行动起来想尽办法保护她。最终,在家人的帮助之下,爱德华杀掉了詹姆斯,救出了贝拉。
新月
当一个脆弱的少女要融入吸血鬼的世界时,她所面对的危险,远比与英俊潇洒的王子谈场浪漫恋爱要艰难得多。贝拉十八岁生日派对上,她不慎割伤了自己,鲜血激发了爱德华家人嗜血的本性,差点酿成惨剧,生日聚会在尴尬中草草收场。为了保护贝拉,他和家人不得不离开福克斯小镇,音信全无。
童话中的舞会散场了,“灰姑娘”的生活不得不回到从前。正当贝拉在好朋友雅各布的陪伴下恢复时,一天爱德华的姐姐艾莉斯突然回来找到贝拉,请求贝拉去救爱德华。原来爱德华误以为贝拉跳海身亡,他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决定将一切作一个了断—到意大利在正午的太阳下现身以求自绝。在爱德华将将要迈出动人心魄的第一步时,贝拉在艾莉斯的帮助下赶到现场,抢回了珍贵的爱人。
月食
灰姑娘和王子在一起了,然而生活对他们的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当贝拉即将中学毕业时,被爱德华杀死的贾科莫的女友维多利亚回到福克斯,处心积虑地实施复仇计划,惊心动魄之际,狼人雅各布说服并带领狼人家族和一直势不两立的卡伦家族并肩作战,清除了来自维多利亚的危险。
破晓
经历了风风雨雨,“灰姑娘”贝拉和“王子”爱德华终于结婚了。贝拉担心自己 的衰老会阻隔她与爱德华的爱恋,希望爱德华能尽快地亲自把她变成吸血鬼,以永褒青春,与爱德华长相厮守。可是善良多情的爱德华知道这要经历许多凡人难以想象的苦痛,一直不忍心这么做。在艾莉斯一手策划的超级豪华婚礼结束后,贝拉和爱德华开始蜜月之行。贝拉很快就怀孕了,这个人和吸血鬼爱情结晶,在贝拉肚子里短短几周,就已经长成一般人类怀胎九月的胎儿大小,非常强壮有力,甚至踢断了贝拉的肋骨和胯骨。贝拉经历了万分苦痛,生下了女儿蕾妮斯梅。生产后的贝拉生命危在旦夕,爱德华提取自己的毒液注射到奄奄一息的贝拉心脏中,将贝拉变成吸血鬼。意大利的沃图瑞家族出于私利要假借禁令之名杀死婴儿,清洗卡伦家族。贝拉和爱德华再一次在朋友们的支持帮助下,粉碎了沃图瑞家族的挑衅。经历多场劫难后的贝拉和爱德华从此过上幸福平静的生活,贝拉,一个敏感脆弱的女孩,经过人生的历练及经验的迭加,最终实现了能力,爱情,亲情,地位,名望和财富的全面丰收。
第二次短暂生命
随着贝拉越来越远离人类生命,而成为一个不死之躯的事实,各种危险和阻力都向着她和爱德华所在的福克斯小镇奔涌而来。狼人族群四处寻衅滋事,沃尔图里家族倾巢出动,而维多利亚和新生儿军团也马不停蹄地从西雅图赶来——他们都以阻止贝拉和爱德华的结婚为目的,不择手段地加重着贝拉的危险程度。
贝拉是幸运的,而布里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悲剧。她的生命从贝拉的视角来看只存在短短的五分钟。而现在,她的故事对于理解《月全食》却是如此的重要。这就是布里的第二次短暂生命,一段她最悲惨、可怜、也凄美的故事。
暮色重生
作为《暮色》十周年纪念版,《暮色重生》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暮光之城的故事。梅尔说:虽然这本书有两个故事,但你大可不必把他们划分得泾渭分明,实际上它们只是同一个故事,同一本爱情小说而已,谁是男、谁是女根本不重要。本书将为读者带来一种双向阅读体验——封面两侧,一面是红苹果的故事,另一面是青苹果的故事,阅读者可以任选一面开始阅读。
在红苹果开启的《暮色》之中,贝拉将自己流放到了偏僻且终年阴雨的福克斯小镇上。她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抉择,让她与爱德华相遇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眼神交会的那一瞬,彼此之间已经明白,等待他们的,除了幸福的诱惑,还有危险的深渊。互相倾心的两个人,在爱情与危险之间摆荡,一起度过新鲜而刺激的每一天,就像久违的阳光一样,洒落在浪漫的暮光之城。
而在青苹果开启的全新故事里,十年之后,福克斯小镇,阴雨连绵的天气,永远的十七岁,时间仿佛也会停滞。只是这一次,相遇的两个人却变成了沉默害羞、不爱运动、脸色苍白的男孩波,以及娇俏可人、身手敏捷、永远不会在深夜睡去的伊迪斯…… 由“英雄救美”到“美救英雄”,不同的起点,相同的旅程,结局却全然不同。世界每天都在改变,十年之后,暮光之城发生了哪些变与不变?《暮色重生》给你答案。
午夜阳光
《午夜阳光》以爱德华的角度重述《暮色》中的内容。展现了拥有读心能力的爱德华对初到福克斯的贝拉的心路历程。
由于作者的前12章手稿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发布到了网上,作者暂停了《午夜阳光》的创作,发行日期未知。作者表示等大家忘却后再继续创作《午夜阳光》。
作品目录
暮光之城:《暮色》(Twilight):2005年于美国出版
序幕
尾声
暮光之城:《新月》(New Moon):2006年于美国出版
序幕
尾声
暮光之城:《月食》(Eclipse):2007年于美国出版
序幕
尾声
暮光之城:《暮光之城:破晓》(Breaking Dawn):2008年于美国出版
暮光之城:《布里·坦纳第二次短暂生命》(Short Second Life of Bree Tanner HB):2010年于美国出版
暮光之城:《暮色重生》(Twilight/Life and Death):2015年于美国出版
暮光之城:《午夜阳光》(Midnight Sun)
序幕
创作背景
作者梅尔曾说,她写作这个系列的作品,是源于自己的一个梦,梦境中一对青年男女坐在草地上、沐浴在阳光里幸福地谈天,其中男孩是吸血鬼,女孩是人类。这个特殊的梦成就了《暮光之城》。《暮色》出版后,梅尔写出了后续的《新月》、《月食》、《暮光之城:破晓》等。
人物介绍
卡伦家族
由卡莱尔为中心而聚集,除了贝拉, 艾莉丝和贾斯伯之外的其余成员皆是他亲自改变的。全家人都有金色眼眸,吸食动物血液,因此称为“素食主义”。库伦家族是目前最大的吸血鬼家族(倘若把卫士计算在内,沃尔图里为最大吸血鬼家族),跟德纳利家族交情甚好。
其他人类
狼人成员
狼人的数量一直不多,大约3位,但因库伦家族的来访而逐渐增多,于《破晓》后段甚至因吸血鬼的大量来访而增至17位。狼人有个说法“命定”,是指狼人会对能给予自身最良好合适的狼人基因的人产生爱意,类似一见钟情。体温在摄氏度40℃左右,有24对染色体,不会变老,除非是长时间放弃变身。根据厄洛的说法,他们其实不是狼人,而是“变形者”,其能力原形则来自Navaho美洲原住民的变行者传说。
其他狼人
其他吸血鬼
新生吸血鬼
沃尔图里家族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暮光之城》是融合了多文化的魔幻巨作,除了基督教思想以外,非主流异教文明,各种民间信仰,神话传说,都在作品中大放异彩。然而作品也充斥着多种矛盾力量的对抗,这也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人与吸血鬼之恋,吸血鬼和狼人之间的比拼,吸血鬼家族间的较量等。这些对抗最终因为人类女孩贝拉而化解并走向和谐共存。这也体现了作家的一种观点:摒弃人类中心论,呼吁多源文化物种互相尊重,彼此融合在大自然系统中。她通过吸血鬼,狼人和人类女孩贝拉这些不同种族的象征意义,表现出她的生态整体观的思想。
《暮光之城》不言而喻是吸血鬼文化的登场,人类世界遭到异类文明的人侵。因为twilight,是指黄昏与日落时分,黑暗势力被激活的时刻。人类女孩贝拉与吸血鬼爱德华之间的凄美爱情是故事的主线。这种禁忌式的纯爱故事正如伊甸园的禁果,甜蜜而又苦涩,并且矛盾重重。贝拉一方面对爱德华的爱义无反顾,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的她,对血族充满了恐俱。而爱德华对贝拉的爱更是充满矛盾。贝拉是他渴望了一个世纪的灵魂伴侣,但吸血鬼的本性,对血的欲望阻止了他的靠近。他爱贝拉,想保护她的欲望和吸取她血液的欲望一样强烈。爱德华曾对贝拉说“对我而言,让你变成我这样只是为了让我不再失去你,是我所能想到的最自私的行为。”文中“狮子爱上羔羊”这一比喻形象地剖析了两人这种炙热而矛盾,隐忍而深情到无可自拔的爱情。
如果说贝拉的弱小和无助象征着自然界的弱小生物,而爱德华的嗜血天性体现他原始掠夺的欲望。在生态文学家眼中,爱德华对人类血液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自身的欲望膨胀,一种对其他物种的掠夺。血族对血液的原始渴望如同人性的贪婪,人性的无限欲望,这与自然的有限供给矛盾重重。吸血鬼克兰家族被自己欲望所操纵,露出狰狞的面目。库伦家族虽然已不再吸食人血,但面临强烈诱惑时,仍显得无以自控,这不正是欲望化时代人类疯狂欲望的再现吗?
从更深层次来看,作品中不同种族的关系从对立走向和谐,是自然整体观思想的体现。任何一个种族都应该抛弃自我中心主义,因为“自然界是统一的有机体。”大自然是一个严密的大系统,各种生物之间,与整个生态系统之间都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破坏了这个关系,必将导致整体的紊乱。解决矛盾的办法只有克制欲望,理性看待责任,平等对待其他生物,人类才能解决自己的生态危机。作品中大自然代表是贝拉,而狼人和吸血鬼还有人类都是自然界中不同种族的代表。只有当所有种族摒弃偏见,欲望,并能理性看待责任,才能结成强大的联盟战线,最终维持自然界的稳定和谐。
艺术特色
斯蒂芬妮·梅尔因修习英国文学,其文学作品深受英国文学影响。在斯蒂芬妮·梅尔的文学作品中,英国式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突出。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斯蒂芬妮·梅尔继承了英国浪漫主义中“湖畔派”作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继承了哥特式浪漫主义的神秘,更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英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中对于人物描写的细腻,文学语言的清新秀丽,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和情感表达的强烈性。
例如,“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暮光之城:暮色》中,作者斯蒂芬妮·梅尔将故事的发生地点设置为偏僻、终年阴雨天气的小镇,男女主角在小镇相遇,并开始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早期,“湖畔派”诗人在文学作品中充分地展示乡村生活和异国风光的美好,斯蒂芬妮·梅尔借鉴了“湖畔派”浪漫主义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讴歌,并通过对于故事发生地点的设定为男女主人公的邂逅增加了神秘感。然而,斯蒂芬妮·梅尔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对于英国式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应用,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吸取了英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强烈感情的表达,这很类似于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写作手法与创作风格。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斯蒂芬妮·梅尔没有将贝拉赋子拥有贵族血统、显赫身份的公主身份,而是将贝拉设定为一个普通平凡的高中女生。作者认为贝拉是最为理想的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她和许多女孩一样,平凡、普通但又很可爱。也正因如此,许多女性读者在贝拉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也因此在更多读者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暮光之城》每一部的最前面都设有序幕,序幕的内容都为贝拉的梦境。作者的铺陈是为了关照情节,其内涵体现了之后文本中的高潮和斗争的激点。然而,这种设计当然不仅是要安插一个悬念,更是为了能烘托出一个幻与真争相交织、虚与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
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
斯蒂芬妮·梅尔认为,伟大的爱情应该像爱丽儿公主那样,为了心爱的王子,不去考虑种族和结果等一切现实问题,在真爱面前,任何问题都无法阻挡真爱的脚步。于是小说中贝拉与吸血鬼爱德华相爱了。同时,斯蒂芬妮·梅尔将“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定义为“青春小说”,斯蒂芬妮·梅尔认为人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拥有最美好的一切,他们年轻又拥有成人的思想,他们会遇见自己的爱情,并愿意为这份感情义无反顾地付出一切,也唯有这样的感情是最纯净、圣洁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尽管贝拉和爱德华的感情若即若离,一波三折,充满了诱惑和挑战,却更加坚定了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作为吸血鬼的爱德华愿意为贝拉去和其他吸血鬼、狼人家族发生激烈的争斗,贝拉为了爱德华甚至愿意放弃生命,迎接死亡。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爱情是纯洁无瑕的,幸福简单又令人温暖。当然这样的纯爱又很柔弱,幸福又让人如履薄冰,来自于种族和现实社会的压力和诱惑、挑战无一不是在考验这样相爱的两个人,终于经过漫漫长夜,千回百转的爱情在斯蒂芬妮·梅尔的笔下拉下了帷幕,那些生离死别、恩恩怨怨也在《暮光之城:破晓》中告一段落。
作品设定
图书题目和图书封面的含“暮光之城”系列《暮色》、《新月》、 《月食》、《破晓》、《午夜阳光》以日月光华盈亏命名,非常贴切地吻合了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变迁和复杂多变的心情故事:从日夜交会的《暮色》,经历过《新月》的心碎和《月食》的神伤之后,读者心中的疑团会在《破晓》时分逐一破解,而错综复杂的真相也终将在《午夜阳光》中拨云见日。封面那双修长苍白的双手代表着爱德华捧着贝拉这样一颗令人垂涎欲滴红苹果。而苹果则代表《旧约圣经》第一卷书在《创世记》中那个被夏哇吃下的那个禁果,意思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当然是禁忌之爱。
twilight,英文名词性解释为黄昏、黎明、蓦色,没落时期、衰退期和晚期;形容词性为奇妙神秘的、虚幻的,朦胧的、模糊的和界限不清的。借助其词义,可以初步对这个单词有一个印象,即黄昏、衰败和神秘虚幻。《暮光之城》的首要元素是吸血鬼题材,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吸血鬼的认识在人类发展史上甚至可以追溯至人类诞生之初。吸血鬼是西方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在小说创造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最著名者为布莱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在基督教的文明世界,吸血鬼属于异教类型,它被描述为肮脏的、野蛮的、残暴的,它永生不死,但却没有生命,更没有灵魂,它是黑暗世界的主宰,是杀手,是雅威永远抛弃的对象。“暮色”一词,明显地包含这样的意味,即使梅尔所刻画的卡伦一家的形象是创造性的、颠覆性的,他们甚至会比人类还要更加善良更富有同情心,但是“暮色”仍然是在有意地在言明吸血鬼这一主题。因为黄昏与日落时分,正是黑暗势力被激活的时刻,隐蔽了整个白天的吸血鬼开始复兴。从整个生命的进展中看,暮色时分是万物走向衰落的征兆,而此刻却是异教势力大行其道的天下。《暮光之城》不言而喻地是在宣讲吸血鬼的登场,异类文明要开始奏响一场新的协奏曲。
new moon,新月的本意是一种月相,出现在我国农历的初一,在这个时刻站在地球上的人几乎看不到月亮。第二部的重点是雅各布的正式出场,雅各布实现了身体上的转变,成为保留地一个强壮的狼人。关于狼人与吸血鬼的传说是同步产生的,作为异类世界中的两大形象,相关主题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屡见不鲜。在一些古老文化中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属同宗同源,并如吸血鬼一般残暴。而也有传统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天敌,如电影《黑夜传说》,二者长期以来为争夺黑暗世界的领导权持久斗争。而在《暮光之城》中,梅尔的狼人形象同样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他们因吸血鬼的存在而存在,为保护人类不受其侵害而战斗。有文学作品中讲,狼人平时以人形出现,而在满月时变身,并变得无法自控,异常残暴,如《哈利·波特》中的卢平。但在本书并非如此,在新月时分,在同样黑暗的时空中,爱德华略有退场,而有意赋予狼人雅克布充分的成长空间。
eclipse,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的主要内容为贝拉的情感徘徊于爱德华和雅各布之间,而为了迎战外来吸血鬼的迫害,天敌般仇很的吸血鬼与狼人结成了联盟。吸血鬼是一副冰冷的躯体,而狼人则有着火热的体温,二者之间可形象地比作冰与火的对立。雅各布象征太阳,代表光和热;爱德华暗喻月亮,占据黑暗和冰冷;相比起来,贝拉是力量弱小、无助的人类,是地球生命。在面对情感决择和生死战斗的关头,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并肩站在了一起,这就是月食。
breaking dawn,暮光之城:破晓象征着生命的周转,意味着矛盾的冰释和新生,预示着光明的前程。贝拉经由了生死考验、经历了血的洗礼,在生育半人类半吸血鬼的女儿时转变为吸血鬼。吸血鬼“新生儿”的力量会巨大无比,加之贝拉特有的天斌能力,使她与生俱来的理智和“防御性盾牌”变得异常强大,最终击退了吸血鬼世界的执法者,并使狼人和吸血鬼成为永世的合盟者。破晓,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约定,也是光明的使者,与故事的结局结合在一起看,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和谐的力量,两个世界、两种文明最终交融在一起,向往着理想的永恒。
与图书题目相得益彰的是,“暮光之城”系列别具匠心的封面设计则很好地传达出了每本书内在的深远寓意。斯蒂芬妮·梅尔指出《暮色》封面上的苹果代表“创世纪”内善恶树上的禁果。象征贝拉和爱德华之间人类与吸血鬼禁忌的爱恋。在书的开头引用了“创世纪”2#17(第二章第十七条)的内容:“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这同时也代表了贝拉如何分辨善恶——选择是否吃下那颗禁忌的果实,这比喻了选择跟爱德华在一起或远离他。
作品影响
《暮色》:2005年,斯蒂芬妮·梅尔初试啼声之作。在整个2005年,《暮色》是人们谈论话题最多的畅销书,上市短短几周,该书就一飞冲天,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5名。之后该书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56周之久,其中有5周是名列榜首。
《新月》:第二部《新月》2006年8月上市,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52周之久,其中有31周名列榜首。读者是如此迫切地想看到《新月》,以至于其限量式读本在eBay的拍卖价高达380美元。
《月食》:第三部《月食》2007年8月7日上市,先是在美国,接着是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该书首印100万册,上市第一天销量就超过15万册,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从畅销书榜榜首位置上挤下来。一周后已售出25万册,荣登《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冠军宝座。在它的带动下,《暮光之城》前两部《暮色》、《新月》也牵手重登畅销书榜。
《破晓》:由小布朗青少年出版公司于2008年8月2日(星期六)凌晨0点01分正式推出。《破晓》出版倒计时从2008年5月31日(星期六)全美最大的图书盛会美国书展期间正式开始。
《午夜阳光》(Midnight Sun):第五部《午夜阳光》,以爱德华的口吻描述(前四部都是从贝拉的角度记叙)由于作者的初稿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发布到了网上,作者暂停了《午夜阳光》的创作,后来英文版已出。
据有关资料显示,“暮光之城”系列全球销量已超过1000万册(2010年),版权转授近40个国家,先后有150多个星期荣登《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不仅如此,该系列丛书还先后荣亚马逊网站10十年来最佳好书、《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小说等各大奖项。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时代》周刊评:充满着爱恨情仇的张力,但又优雅精致如简·奥斯丁,达到了浪漫小说的一种极致。
美国亚马逊网站评:梅尔精致、微妙的笔触使得这套令人惊奇的小说超越了恐怖悬疑文学的局限而身于最优秀青少年小说之列。
《纽约时报》评:有若即若离的情感纠葛,有一波三折的冒险历程,有瑰丽奇异的超凡想象,有惟妙惟肖的场景描写,有惊心动魄的阅读快感,也有直击心灵的温情慰藉。
《出版家周刊》评:在梅尔的作品中,命途多的激情贯穿作品的始终,其中超自然的元素更是令人心醉神迷。
《学校图书馆月刊》评:现实、微妙、简洁、易读,“暮光之城”系列将会令读者深深沉醉于其中。
《今日美国》评:在2003-2013十年中,除了J.K.罗琳的“哈利·波特”和克里斯托弗·鲍里尼的《伊拉龙》、《长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系列那样赢得青少年读者的青睐和激赏。
作品争议
《暮光之城》描写女中学生贝拉·斯万与吸血鬼男同学爱德华·安东尼·梅森·卡伦之间的爱情经历,但性描写极为稀少,仅在人鬼完婚时有所提及,而且还是事毕之后。有人据此指责该书是“禁欲春宫”,离奇地绝不染指任何婚前性行为,但梅女士说,她无意在书中进行教化,这只是出自她本人的亲身经验。
作者简介
斯蒂芬妮·梅尔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毕业于杨伯翰大学,主修英国文学。
1973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斯蒂芬妮·梅尔,毕业于杨伯翰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她本是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三个孩子的全职主妇。2003年凭借处女作《暮光之城》一举成名家喻户晓。
《暮色》出版后,梅尔又写了《新月》、《月食》、《破晓》和《午夜阳光》,被称为“暮光之城”系列。2008年5月,斯蒂芬妮·梅尔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
《暮光之城》系列第五部小说将于8月4日出版.新京报网.2021-04-14
《暮光之城》作品殊荣.新浪.2014-02-07
《暮光之城系列》.齐鲁网.201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