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码是由明朝末年的重臣郭维经及其女儿郭明珠共同发明的一种原木材检量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他们自创的原木材积表基础上发展而来,因其发源地遂川古称龙泉而得名。
发展历史
郭明珠自幼生活在江西吉安市遂川县五斗江乡的林区,长期接触杉木,逐渐发现了木材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她通过模拟杉木的生长过程,利用丝线来代表木材,根据不同长度的丝线来表示木材的不同尺寸。她还将杉木的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定义为一和六十,以此为基础,创建了一个包含六十种不同直径级别杉木的系统。通过对这些木材的细致测量和实验,郭明珠将其划分成了八个码名和一百二十个等级,并最终确立了木材计量的标准单位——“斤、两、钱、分”。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被称为“龙泉码”。
应用与影响
龙泉码的科学性在于它能够通过测量木材的周长来快速计算出其体积。这一方法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盛行,并持续了约三百年的时间。直至1954年,随着国家开始实施公制检尺制度,龙泉码才被正式取代。尽管如此,龙泉码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原木材积表之一,对后世的影响仍然深远。
参考资料
龙泉码.chinaquhua.2024-10-31
遂川“龙泉码”欲申报国家级非遗.搜狐网.2024-10-31
龙泉码价.龙泉码价.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