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
预科(Preparatory Department),指为不能直接适应高校本科学习的学生实施补习教育的机构,附设于大学、中学,或可单独设校,中国预科教育分为民族预科、留学预科和华侨预科。
预科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设具有预科性质的文学院,学生自文学院毕业后进入神、法、医等高级学院,并由此促进了中等教育系统的形成。苏联、日本、英国、法国、西德、西班牙等国曾设过预科教育,部分国家曾将其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随中等教育系统的发展及中高等教育衔接的标准化、系统化,全球大学预科逐步减少。中国1902年,1903年的学制,设独立预科,1912年学制,预科属于大学,1922年的学制,不设立预科。新中国成立后,为大批培养工农专业干部都曾在大学设立预科或预科性的工人系、工农速成中学等。1980年开始,部分高校开始举办民族预科班。
预科是为学生升入高等院校做准备的教育机构,预科教育基本上是介于中学和大学之间的一个教学层次;预科教育基本纳入学制,大部分附设于大学,也有单独设立或附属于中学的,大学预科的学习时间短,从半年、一年到两年,最长为两年。其中民族预科为高校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各类高级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委直属的3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面向西部和民族地区招收民族预科班学生,累计培养54万余名各级各类少数民族人才。
历史发展
世界发展
预科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学生来自各国,水平参差不齐。始设具有预科性质的文学院,学生自文学院毕业后进入神、法、医等高级学院。并由此促进了中等教育系统的形成。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预科列入高等教育学制。18世纪后半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培养工业大革命、机器大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技术人才,适当改变教育体制,在一些大学设立预科教育。这种预科教育到19、20世纪发展迅速,传到世界各地。如苏联的大学、日本的大学、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法国的大学、西德的大学、西班牙的大学等都曾设过预科教育。20世纪下半叶,随中等教育系统的发展及中高等教育衔接的标准化、系统化,全球大学预科逐步减少。
欧州
欧洲英国、法国等各国各地区仍然设有预科课程体系,其中英国在预科教育段实施全国性课程体系,课程建设由独立于政府的几大学术性机构负责。英国实施的预科课程体系主要有六大类:两年制GCE A Level课程、应用型A Level课程、大学衔接课程、苏格兰高阶课程、IB课程,和2008年启动的剑桥大学先修课程Pre—U。其中A Level和IB是唯一跨国流行的两大国际预科课程体系。
法国的高中分为普通和技术两类。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是为高等学校文理专业输送合格的人才,预科教育主要设在条件较好的高中内。法国的高等学校实行入学考试,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需要先进入设在中学的高等学校预科班,接受为期两年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学习的是大学一、二年级数理化和法文课。经过预科班学习后,才能报考高等学校。如当年没有考取,可以在预科班补习一年,重新报考一次。如果仍没有考取,则取消录取资格。
美国
美国设有“社区学院一区域性公立大学一综合性公立大学”的学校设置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有入学预科、大学入学后的预科两种情况的预科。
入学预科指在一些开放性社区学院,学生不需要考试,只要持有高中毕业证或年满18岁具有同等学力者,均可成为全日制学生,可学习社区学院的预备课程。
美国的社区学院大都是两年制院校,主要是为学生就业准备的,同时也为一些综合性大学提供生源。社区学院专门为一些想进人四年制或其他更高层次的综合性大学准备所开设的预备课程,预备课程在美国称为转学课程(College Tranbfer Program),是专门为想继续申请四年制大学的学生设计的,学生可在社区学院上大学前两年的通识课程,所修学分被四年制大学承认。部分社区学院会与大学签约,承认学生在社区学院的学分,学生学习成绩达到规定的标准,可直接进入四年制大学继续学习后两年的课程。
日本
19世纪70年代,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之后,现代教育制度逐渐形成。1878年,东京大学建立了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接受预备教育的学校—预科。学生在预科学习2-3年,学习成绩合格者,才能升入东京大学。20世纪初,日本的高等学校已增加到30多所,大学预科增加到22所。
1918年,日本各大学依据大学令设置大学预科,作为学制的一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预科从此被取消。此后日本的大学预科学校被称为“予备学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列为学校的营利性私营企业,作为帮助学生准备入学考试以升入高级学校的教育机构。
越南
越南预科的招生对象和开设课程与中国民族预科类似。招生对象是少数民族学生以及在高山地区、边远地区和海岛居住的学生、残疾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孤儿学生。学生经过1-2年的学习后,考试合格,可以直接升人本专科阶段学习。
20世纪60年代以前,越南大学的组织管理、招生制度、教学内容、毕业生分配等制度,均与中国传统的大学体系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模仿苏联模式。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颁布了5份促进民族预备大学发展的政策文件。1993年,越南政府批准了《越南国民教育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越南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其中对预科教育形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大学设立以国家大学(大型综合性大学)和地区大学为中心的大学系统。在国家大学和地区大学之外,同时存在一批大专和政府各部直属的一些专业学校。2000年以后,越南对民族预备大学学生在生活资助、招生区域划分、教学方式、毕业生分流等方面做了调整和补充。2008年颁布的《2009-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草案》,对民族学生的优惠政策做了规定。越南已经建立了5所民族预备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发展
中国预科教育创建和发展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1845年基督教美国长老会设立的之江大学,1879年美国圣公会上海市主教施约瑟在上海梵皇渡创办的圣约翰大学,均设有预科,这些教会学校采取的一些近代教育形式被中国教育所接受。预科教育形式便是其中之一。1902年恢复后的京师大学堂附设译局,设有预备科。1902年,张百熙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学制,因产生于光绪二十八年,故称壬寅学制,该学制规定高等学堂及大学预备科3年,为中学后的大学预备教育阶段。民族预科则肇始于1908年满蒙高等学堂。
中华民国建立后,大学也分本科和预科,预科招收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毕业后可升入大学本科。相当于大学程度的专门学校和相当于中学程度的实业学校,也设本科和预科。预科学制一年。1922年11月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令朋旷壬戌学制”,虽然形式上取消了预科,但不少大学仍陆续开办,即使是抗日战争时期,有些大学仍开设预科或先修班,如武汉大学1948年还办有先修班和医学院预科。
新中国成立后,为大批培养工农专业干部都曾在大学设立预科或预科性的工人系、工农速成中学等。1951年10月,中央政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附设先修班或补习班。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高校先后举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华侨子女预科班、成人预科班、劳模预科班等,学制一般一年。
从1980年开始,为发展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10所院校先后举办了民族班,在中央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举办了民族预科班。有关部、委和省、自治区的一些高等学校也举办了民族班。1984年3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中,对有关民族预科班的教学和管理问题做了明确规定。此后民族预科招生主要招生开设逐步面向边疆农村、山区和牧区,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
中国预科分类
民族预科
民族预科由政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而设置。考生完成预科阶段学习后,经考试合格直接进入招生院校的本科(专科)学习。民族预科一般专门录取少数民族学生,也有部分院校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学生设置名额。如从2015年起,云南民族大学每年划拨出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专项计划,面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招收傣族、景颇族、傈僳族3种少数民族学生。定向德宏招收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族5种少数民族预科生25人左右。定向德宏招收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艺术学生。在越南等国家的大学教育体系中,也有类似的培养体系。
留学预科
预科主要为语言预科,或为外国留学生补习汉语,以应来华求学深造之需;或为本国出国留学生补习外语,以应出国留学深造之需。2004年8月由教育部批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宣告成立的“留学预科学院”,该学院专门从事国外大学预科教育。如根据德国教育制度,直接进入德国大学进行专业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申请人,至少是本国正规大学录取的大学生,且修满3年课程,否则只能先到德国大学预科学校学习。经过一年的大学预科学习后,如果能够通过相关专业的外国学生入学资格鉴定考试,那么就取得了大学入学的资格,可以升入德国大学学习。如果外国学生第一次入学资格鉴定考试没有通过,可以在半年或一年后重考一次。若还不能如期通过,那么该学生将会失去作为大学生继续注册的资格。
华侨预科
华侨预科一般属于大学附办,有入学录取条件和直升标准,如隶属于国务院侨办的两所高等学府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这两所大学是国家最早批准专招港澳台海外学生的高等学府,预科部在办学体系上类似于国外的预科,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为顺利接轨高等教育服务的主要为学生顺利进入本科专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中国预科特点
共性
素质教育功能
预科教育注重生理、心理的过渡性和知识的衔接性教育,预科教育在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上,重视过渡期教育,避免知识重复和方法简单,以人为本,突出素质教育。
补习备考功能
大部分的大学预科均以教大学预备课为宗旨,各科考试及格的学生才可升入大学。预科虽定制为大学基础教育的部分,具有明显的基础补习性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预科教育属精英教育,考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必须完成13年的正规学校教育,再读2年预科来准备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预科由高中与大学各拿出一年合并而成,为备考而设。内地的大学预科,华侨预科、民族预科中基础文化的补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淘汰筛选功能
各类大学预科规定“考试及格的可升入大学”,升学既有成绩的限制,也有品德的限制,达不到及格标准的将淘汰出列,不能升入大学。若被淘汰,不合格者只能选择就业或补习重考。
语言强化功能
民族预科教育、华侨预科教育、留学预科教育具备语言强化的功能。民族预科生大部分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如新疆、西藏自治区等,受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高等教育上的差别很大,设有民族预科的高等院校则大部分设在内地较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要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首先要掌握汉语;华侨预科教育和留学预科教育针对的是华侨学生和外籍学生,汉语的熟练掌握是其学好别的科目的前提。
适应能力的培养
少数民族学生、华侨学生、外籍学生在进入预科学习之前,所养成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习惯可能不太适应将来要进入的目标学校所在地区及国家的风俗习惯,民族预科教育、华侨预科教育和留学预科教育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一个过渡平台,保证了他们顺利地进入目标学校,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特性
各类预科教育所针对的对象、教学内容及侧重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民族预科教育针对的对象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程度不高,因此需要在其进入大学前接受一至两年的预科教育,教学的侧重点在于与内地大学的教育接轨,语言和基础课是其教学的重点。
华侨预科主要针对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学生,由于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等与大陆不同,基础知识较弱,基础课教学是其重点。
留学预科主要为语言预科,或为外国留学生补习汉语,或为本国出国留学生补习外语。留学预科的教学重点为语言。港澳教育制度中的预科教育,纳入学制,为备考而设。因此港澳预科既要补习中学的教学内容又要涉及到大学的基础内容。
参考资料
Establishment of"Tsinghua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lumni Council".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2023-12-25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12-24
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江苏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2023-12-24
旧制北海道帝国大学予科.archive.2023-12-31
予备学校の歴史.全国予備学校協議会.2023-12-31
云南民族大学与德宏州合作 明年起定向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德宏网.2023-12-25
越南保障少数民族人学习权的现状与建议.共产主义杂志.202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