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一书是著名作家韩浩月的呕心沥血之作。从故乡的逃离者、批判者到回归者,以至真至诚,直面一生所爱,深沉追忆时间深处的山河故人。
内容简介
文字简洁有力,情感隐忍克制,于无声的文字下面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
感情真挚,又有反思力度。既有作者和亲人们感人至深的人生经历和悲欢离合,又对亲人和故乡有一定的反思和剖析,引人对世事和人生产生各种思考。不少篇目具有经典品质,引无数读者共鸣。
作为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谋生的青年,能够激起不少同龄人的共鸣,亦能记录时代变迁和这一代人的心灵成长。
作者以最真实的笔触为亲人与故乡立传,以最朴素、最坦诚的情感,讲述一代人的命运、悲欢离合与乡村愁绪。
创作背景
韩浩月说《世间的陀螺》的写作是受到了梁鸿《中国在梁庄》等故乡书籍的启发。他觉得,“与故乡在物理层面上的联系,是可以舍弃的,而精神层面上的联系,却是无法割舍的,哪怕有痛苦的成分,也会在某一个阶段化解,转变成一种深沉的情感。”他表示,想通过文字来梳理与亲人之间的关系,厘清与故乡之间的距离,并尝试在亲人与故乡中间,重建一种可以更持久的联系。
谈及自己与故乡关系的转变历程时,韩浩月说,“逃离者是为了寻求生存,和父辈一样找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立脚地。我的逃离一开始是连根拔起,因为我那时候是带着一定的恨逃离的,就会采取一种决绝的姿态。在离开故乡十多年之后,熟悉了城市生活,再回到故乡就会用现代的规则和条件去要求故乡。你有了这种期待之后,回到故乡的落差就会形成撕裂感,撕裂感就会使我写文章批判故乡,让我成为批判者。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自己仍是故乡的一个点,故乡仍是一个庞大的沉重的系统,自己无力改变。
阅读感受
学者、传记作家李辉说,“我读到浩月父亲的故事忍不住落泪。他书中的这些故事,很打动人。这本书讲的是亲人的遭遇,乡愁留在每一个人心里。”李辉说,近年“六根”好友进行了“故乡行”活动,拜访每位朋友的家乡,接触家人,感受风土人情,写作了不少文章,对不断变化的“故乡”概念有了更深的认知。
诗人、评论家叶匡政说,“我们很多人走向文学之路最早都是从意识到故乡的存在开始的。但是看过浩月的文章才知道,其实我们对故乡知之甚少,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看到故乡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什么,其实在故乡的景物和人物中,背后隐藏着大量未知的事物,我们对亲情、成长、家人的认识可能都是融合在对故乡的认知当中。”
说到对《世间的陀螺》这本书的阅读感受,媒体人潘采夫说,“虽然我们和韩浩月很熟,但是他从来没有讲过书里的故事,甚至读完之后都有一种陌生感。”“浩月的父亲在二十九岁去世,他的父亲形象,是那些年代一个苦难的体现、缩影。父亲得了重病却不去治疗,因为他想着要把钱留下来给自己的儿子、家庭。书中讲到的亲人的遭遇,让我觉得中国农民的牺牲精神令人震撼。”
书评人、出版人绿茶结合自己对外婆的稀疏了解,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我们对亲人包括父母兄弟都知之甚少,看完《世间的陀螺》以后我感到非常难受。浩月说,‘到过彼此的故乡,我们就成了兄弟。’讲故乡时别人很难理解,去过彼此的故乡我们才会真正地理解别彼此。”
作者简介
韩浩月,男,1970年代出生,山东郯城人。知名时评人,专栏作家,影评人。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新华每日电讯》《财新周刊》等媒体发表大量评论、随笔。
出版有随笔集《错认他乡》《爱如病毒,喜欢潜伏》,影评集《一个人的电影院》,散文集《午睡主义者》《一个人的森林》,男性话题作品集《男人道》《男人道2》等十六种。
第一、二届优质华语电影大奖、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金扫帚奖、华鼎奖等影视奖项评委。Vista 看天下政商智库高级观察员。
目录
第一辑:一生所爱,山河故人
父亲看油菜花去了
母亲在远方
有关爷爷的坏话,正在消失
奶奶的葬礼
故乡守墓人
他是世间一枚笨拙的陀螺
六叔,他是传奇
在艰难的日子里哭出声来
坐绿皮火车去参加三弟的婚礼
我们缓缓前行,他知道无需急促
第二辑:我已与故乡握手言和
给××的信,兼致故乡
如果故乡不能给你安慰,异乡就更不能
县城里的中国故事
近乡情更怯
我以奔跑的心态重走故乡
一条河流和我的命
过去的麦子与现在的麦子
可不可以在田野里再跑一回
我怎么成了家乡的游客?
一穗玉米的呼喊
县城小书店
和记忆喝酒,这怎么能戒得了
火车火车你慢些开
和电台有关的日子
我的录像厅往事
“冬天”是我生命中的敏感词
曾和我一起晃荡的少年朋友
那个年代,我为什么爱文学?
去过的大城市越多,越喜欢小城
参考资料
世间的陀螺.book.douban.com.2019-03-19
“漂一代”们的回忆与向往.www.thepaper.cn.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