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

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

1941年11月7日,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中国工农红军官兵接受约瑟夫·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后,直接开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主义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入侵。这次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向世界展示了苏联与纳粹战斗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简介

1941年6月22日,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德军在长达1800多公里的战线上,自波罗的海黑海全线突袭,标志着苏德战争正式拉开序幕。初期,苏联遭受重创,多达28个师被歼灭,70个师人员与武器损失惨重。至9月底,德军集结了惊人的180万大军、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及1400架飞机,对莫斯科发起猛烈攻势。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如何提振军民士气,成为赢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关键所在。

同年11月7日,正值十月革命纪念日,红场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阅兵盛典。数十万中国工农红军将士以高昂的斗志、严整的军容,通过主席台接受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高层的检阅。随后,在民众的热烈瞩目中,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西部前线,誓死抵抗法西斯主义德国的侵略。这场阅兵不仅展示了苏联军队的坚定决心,更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成为苏德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

此次阅兵的执行指挥员为莫斯科军区司令帕维尔·阿尔捷米耶夫,而总指挥则由苏联元帅谢苗·布琼尼亲自担任。阅兵队伍中,迫击炮学校与列宁军政学院的优秀学员率先亮相,紧随其后的是第323步兵师、第2步兵师等精锐部队,以及内务部队捷尔任斯基步兵师与特种任务团,最后是气势磅礴的武器装备方阵。整个阅兵过程庄严而隆重,彰显了苏联军民的团结与力量。

约瑟夫·斯大林在阅兵仪式上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他深情地号召莫斯科军民坚守阵地,勿让敌人踏入一步。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与希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斯大林强调,中国工农红军与红海军的战士们,以及男女游击队员们,正肩负着消灭德国侵略者、解放欧洲各国的伟大使命。他们的英勇抗争,不仅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更是为了全人类的自由与和平。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苏联军民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最终成功抵御了德军的进攻,并在12月转入反攻阶段。

相关活动

2021年11月7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了向无名烈士墓献花仪式,纪念1941年11月7日红场阅兵80周年。莫斯科市政府代表团、志愿者和部分士兵参与了活动。献花后,人们在长明火前默哀1分钟,悼念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先辈。出于防疫原因,原本11月7日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式被迫取消。 

2022年11月7日,俄罗斯在红场举行露天展览,纪念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式。

2023年11月5日,俄罗斯举行活动纪念1941年红场阅兵。

轶事

总的来说,这次阅兵活动的组织实施都相当成功,在整个过程中只发生了一些小纰漏。例如在阅兵仪式中,2辆排在受阅队列末尾的T-34/76坦克刚刚经过观礼台就突然转弯,飞快地向队伍行进的反方向驶去。约瑟夫·斯大林立即询问身边的卫队长,发生了什么事。事情很快查明,原来装甲兵在来到红场之前就接到通知,敌人有可能在阅兵期间发动进攻,要求他们在阅兵结束后立即返回战场。不巧的是,由于通往红场的石板路上堆满积雪,一辆T34重型坦克/76坦克因为履带打滑而陷入雪坑,这两辆坦克急忙返回救助战友。还有一个小故事发生在拍摄环节。由于阅兵活动提前2小时开始,活动组织者没能及时通知摄影师,好在按照惯例,摄影师的助手们都提前2小时到达现场调试设备。助手们眼看着阅兵就要开始,可摄影师还没过来,只好自己动手拍摄,手忙脚乱之中居然忘记调试声音,导致约瑟夫·斯大林在阅兵式上的讲话没能正确录音。当摄影师抵达红场时,阅兵式早已结束。过了一会儿,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库兹米切夫将军走过来,对大家说:“领袖的讲话没能录音不怪你们,是我们的组织工作没做好。不过,这件事要想办法弥补一下。”于是,导演列昂尼德·瓦尔拉莫夫、摄影师马克·特罗扬诺夫斯基和伊万·别利亚科夫提出了一个补救的办法——在克里姆林宫里搭一个和现场相同的观礼台,再拍一遍。为了做得天衣无缝,他们要求把克里姆林宫的窗户都打开,让里面和外面一样冷,以便约瑟夫·斯大林讲话时能够看见他嘴边冒出白色水汽。不过,在最终重拍时,斯大林的嘴边并没有出现白色水汽,而导演与现场观众也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列昂尼德·瓦尔拉莫夫和助手伊利亚·科帕林将红场阅兵与斯大林的讲话加入到纪录片《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也称《莫斯科反击战》)中,该片获得了1943年美国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更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极大地激发了苏联军民的战斗热情,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

影响

当阅兵开始后,无线电把阅兵的消息从红场传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德国柏林。德军将领在战后审判中供认,阿道夫·希特勒身边的人都没有向他汇报红场举行阅兵的事,他完全是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当阅兵进行曲和整齐的步伐声响起时,希特勒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收音机中传出震耳欲聋的俄语口号“乌拉”后,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希特勒立即冲向电话,命令手下接通位于莫斯科前线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他先是严厉训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元帅,然后要求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司令接电话,给后者1小时赎罪时间,要求将莫斯科阅兵现场炸得片甲不留!尽管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并不适合飞行,德军飞机还是强行起飞了,当它们接近莫斯科上空时,遭到苏联红军歼击机和高炮部队的猛烈阻击,甚至有多架苏军米格-1歼击机直接撞向德军飞机。结果,没有一架德军战略轰炸机能飞到红场上空,倒是有25架飞机被苏军击落,剩下的机群只好悻悻地逃回基地。曾参加莫斯科战役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在谈及1941年红场阅兵的意义时说:“对苏联军民而言,这次阅兵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激动人心的。虽然形式上是一次传统的阅兵,但个中意义截然不同,它展现了苏联人民对法西斯主义的蔑视。尽管胜利还很遥远,但人民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对法西斯分子来说,这次阅兵却像是晴天霹雳。”在1941年最后的几周里,德军还能对莫斯科发起攻击和轰炸,但顺利完成红场阅兵的苏联红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赶来的援军也陆续充实到前线。到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前线的兵力达到110万人,拥有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尽管苏军的实力仍弱于德军(170万人、1.35万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但已具备了反击的实力。1941年12月6日夜,苏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德军发起反攻。此时莫斯科地区已被大雪覆盖,由于苏军使用的T-34/76、KV-1等坦克采用了较宽的履带,能在厚厚的积雪里开行,这一有利条件使苏军坦克在战斗中占尽优势。苏联红军还有大量摩托雪橇部队,他们以连为单位,经常趁夜潜入德军后方,袭扰补给线,焚烧德军存储的物资,当大股德军赶来援救时,苏军连队就搭乘摩托雪橇迅速脱离,令德军苦不堪言。除了苏军发动的袭扰和反攻,莫斯科地区的极寒天气也令德军饱受煎熬。德军元帅冯·包克的战斗日志记载,当时的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左右,且频繁刮起暴风雪,缺少过冬衣物的德军因伤冻而大量减员。据统计,到莫斯科战役结束时,被冻死冻伤的德军约有10万人,这还不包括那些因为严寒而患上肺炎、流感等疾病的官兵。经过浴血奋战,到了1942年2月,苏联红军已将德军打退到距莫斯科100千米至250千米的区域,德军损失了50余万人和大量技术兵器,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重大失败。为此,阿道夫·希特勒撤换了包括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包克、海因茨·古德里安在内的35名高级将领。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无敌”的神话,苏军所取得的胜利也令同属反法西斯主义阵营的英、美两国意识到,苏联是必须团结的对象。

参考资料

俄罗斯举行1941年红场阅兵式纪念活动.今日头条.2024-08-08

俄举行活动纪念1941年红场阅兵80周年.CCTV.2024-08-08

俄罗斯举行1941年红场阅兵式纪念活动.新华网.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