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彭年

张彭年

张彭年(1818—1894年),字润之,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之父。生于清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三年(1818年)农历正月十一日,卒于光绪二十年农历九月十七日(1894年10月15日)。卒后葬于通州城东文峰塔河南,张为其撰书墓志。

张彭年幼年聪敏,喜好读书,是张家第一个能识文断字的人,但因家庭衰落,后读完《诗经》,能作七言对即止。成人后,他结婚生子,重振家业,对张謇影响甚巨。张彭年热心公益,倡捐建造了川洪河(现称青龙河)上贯通常乐镇东西两市的丹凤石桥。

正文

张彭年,字润之,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农历正月十一日,卒于1894年10月15日(光绪二十年农历九月十七日)。卒后葬于通州城东文峰塔河南,张謇为撰书墓志。

张彭年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的父亲。

先祖张朝彦以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张朝彦对3个儿子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他们一定要好好种地。但好几次,高祖发现两个弟弟在干活,可彭年独独不见踪影,原来他跑到一所私塾门外听老师上课。高祖就责怪他,这时一位姓丁的老师为彭年的精神所感动,主动来做张朝彦的工作,承诺免费教彭年读书,开始高祖并不同意,农民哪有不干活的,丁老师建议,让彭年稍微学一点,教他到能够写诗了,就不学。这样,张家才出了半个知识分子。

张彭年对张謇教育有方,要求张謇去田间劳作,教识《千字文》,是张謇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在张謇少年时,张彭年精心为他选择老师,引导他走上成才之路。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将毕生的期望寄托于张謇,他要求张謇走科举的道路,以实现自己未竟的理想。光绪元年(1875年),张謇“理装濒行”,张彭年以“闻誉当如闻毁,则学进;闻毁当如闻誉,则德进;他日任事,亦当如此”来告诫。

在实践中,张彭年培养张謇的能力,他告诫张謇:“子弟非躬亲田间耕之事,不能知稼穑之艰难。”这种能力的培养直接形成张謇日后“俭勤治家精办事”“处理民事果断”的风格。张彭年还注重培养张謇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的能力和勤俭持家的优良品格,这种教育使张謇的性格中蕴涵着一种务实精神,孕育他的农本思想,无形中影响他最终以“耻于言之不能行也”而辞官,弃虚就实,转向以实业救国,一改以往的书生之路,走上了“学而优则商”的新路。

张彭年对张謇兄弟的教育自始至终,读书、伦理、道德、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随时随地地教育熏陶着孩子。家教最终形成张謇的人生观,造就了一个中国近代史的伟大人物,无愧为张謇的第一位老师,同时也对常乐镇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张彭年出生贫贱,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他热心公益。他倡捐建造了川洪河(现称青龙河)上贯通常乐镇东西两市的丹凤石桥。

在张彭年逝世12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由张謇当年题写的“清中宪大夫张彭年墓碑”正式回归张氏故里,放在海门张謇纪念馆供游客瞻览。

参考资料

张謇嫡孙张绪武深情缅怀曾祖张彭年.张謇纪念馆.2024-04-08

出生常乐.张謇纪念馆.2024-04-08

略论张謇的家庭出身及其影响.南通史志网.2024-04-08

留后世一二有用事业 作为状元、实业家与父亲的张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官方账号.2024-04-08

罗一民:家风家教对张謇品格的塑造——读张謇怀念母亲、父亲的两篇文章.新华网江苏频道.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