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申荷永

申荷永

申荷永,1959年出生,山东菏泽人,心理学家,现为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研究院院长、教授、应用心理学博士导师、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IAAP暨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AAP)主要创办人,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主要发起人之一。爱诺思(Eranos)基金会“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1997,2007)主讲人。

1993年,申荷永第一次赴美国求学,其后20余年,既是申荷永成就“受伤的疗愈者”的个人成长之路,也是分析心理学在中国播种、发育、成长的二十几年。1998年,由申荷永主导,成立了“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作为IAAP和ISST在中国发展的组织机构,该研究院已成为荣格分析心理学和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摇篮”。与此同时,申荷永及其团队还先后在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建立了“心理分析研究所”和“心理分析研究院”,从事心理分析方向的硕、博士培养工作。2003年完成了IAAP(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和ISST(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所有专业要求与考核,成为国内首位同时获得这两种国际资质的华人心理分析师。2007年申荷永教授启动“心灵花园”公益项目,运用沙盘游戏治疗技术为孤残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帮助与支持,被称之为核心心理学的“慈悲疗法”。

申荷永著有《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荣格与中国文化》。

人物经历

申荷永,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方向博士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方向博士生导师,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长,致力于将中国文化与心理分析融合统一。

2000-2002:在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研习,随后获得IAAP心理分析师资格,ISST和美国沙盘游戏治疗学会(STA)心理治疗师资格;同时在加州整合研究院做客座教授。

1999-2000: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做心理分析的研习,参加格式塔心理治疗的训练。

1997-1998:在美国加州帕罗·阿图超个人心理学研究院(ITP)做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研习;同时,在旧金山荣格研究院做心理分析研习,在加州整合研究院(CIIS)做东西方心理学的研究。

1996-1997:作为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做“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讲学。

1995-1996: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

1993-1994: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团体动力学的研究。

1990-199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副教授。

1989-1990: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助理研究员,高觉敷教授助手。

11984年至1989年随高觉敷教授治学,获博士学位后担任高觉敷教授学术助手。

研究方向

申荷永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社会与人格心理学。他已经培养了11位博士,30余位硕士,并指导了两位博士后和1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访问学者。他的研究工作用心理分析来涵盖精神分析与分析心理学,并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了一种有效的心理分析理论,包括方法与技术,也即被称之为核心心理学(Psychologyof the Heart)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这种心理分析不仅可以运用在个体临床的水平,起到基本的心理治疗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心理的发展与创造,增进心理健康,发挥其心理教育的意义;同时,心理分析还可以在认识自我与领悟人生意义的水平上,获得自性化体验与天人合一的感受。这种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分析,还可以在社会文化和艺术,以及广泛的人文社科领域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主要论文与著作

著作

论文

期刊文献

[1] 意象体现的哲学基础与治愈因素探析. 王振东;刘媛媛;蔡宝鸿;申荷永;张倩.心理研究,2022(06)

[2] 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共情关怀和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效应. 郑健松;王逸雯;许志斌;申荷永.心理学探新,2022(02)

[3] 幼儿教师组织沉默归因研究——基于东莞市1700位幼儿教师的调查. 江文;张敏强;刘江南;申荷永.教育导刊,2022(02)

[4] 依恋取向的亲子沙盘游戏治疗个案研究:以一例活跃退缩幼儿为例. 李洁;赵雨菡;高岚;申荷永;董圣鸿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04)

[5] 析梦柳梦梅——论杜丽娘的阿尼姆斯及其发展. 宣峰;申荷永.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1)

[6] 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幼儿的初始沙盘特征分析. 李洁;程新颖;施春阳;高岚;申荷永;董圣鸿.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01)

[7] 以身化梦:意象体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探析. 王振东;蔡宝鸿;张倩;刘媛媛;申荷永.心理科学,2020(01)

[8] 创伤个体自传体记忆的特征及其理论解释的Meta分析. 严元;吴和鸣;申荷永;童俊.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04)

[9] 单纯型创伤与复杂型创伤症状对照研究现状. 范绮慧;申荷永;童俊.医学与哲学(B),2018(09)

[10] 中国特色精神科日间医院的探索. 张淑芳;向东方;申荷永;尹聪;刘连忠.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08)

[11] 沙盘游戏治疗:纵深化与本土化. 周彩虹;申荷永;张艳萃;徐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12] 从精神分裂症患者到性工作者的内心历程. 张淑芳;向东方;申荷永;王继中;徐汉明;尹聪;刘连忠.中国性科学,2018(07)

[13] 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替代性创伤个案报告——以一位5·12汶川地震救援者为例. 杨发辉;刘宇真;秦倩倩;朱为;刘衍玲;郭成;齐乐;申荷永;殷潇潇.四川精神卫生,2018(02)

[14] 一例智力落后儿童性行为问题的沙盘游戏分析研究. 李洁;董圣鸿;黄仁辉;高岚;申荷永.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01)

[15] 意象在沙盘游戏疗法中的作用与意义. 李北容;申荷永.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06)

[16] 儒家文化中的共情观. 李玮;王振东;蔡宝鸿;杨晓峰;申荷永.心理学探新,2017(06)

[17] 重庆市地区晨练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王敏佳;申荷永;刘建新;罗庆华;邱田;郑安海;陈俊彬.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7)

[18] 近红外光谱成像的多人同步交互记录. 郭欢;杜莎;朱绘霖;申荷永.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04)

[19] 沙盘游戏疗法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王敏佳;申荷永.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8)

[20]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双人同步交互测量研究. 郭欢;申荷永;昝艺;张道华;蔡婷婷;朱绘霖.激光生物学报,2016(06)

[21] 动机衰竭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以开放教育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熊无昧;申荷永.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05)

[22] 心理分析在中国现代发展的历史起源. 范红霞;籍元婕;申荷永.晋阳学刊,2015(05)

[23] 恶与菩提心:佛教慈悲观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张鳅元;杨韶刚;王兴华;申荷永.心理学探新,2015(04)

[24] 自闭谱系障碍的大脑功能性连接研究进展. 申荷永;李新格;朱绘霖.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

[25] 罗夏测验的情结激活效应. 蔡成后;李琼;余萌;申荷永;方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11)

[26] 护士群体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索. 李洁;黄仁辉;申荷永;高岚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5)

[27] 一例同性恋物倾向案例的沙盘游戏分析研究. 项锦晶;申荷永.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5)

[28] 汉族文化中母亲形象的社会观调查与研究. 范红霞;申荷永;籍元婕;刘丽红.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29] 心理咨询师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的关系研究. 刘伟;申荷永;王晓寅;潘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3)

[30] 健康教育对师范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李洁;李霞;申荷永;高岚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1)

[31] 简论荣格的宗教心理学思想. 宋斌;申荷永.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

[32] 艺术在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郭欢;申荷永.现代教育论丛,2013(04)

[33] 论儿童游戏精神的衰退与重拾. 常莉俊;冯建国;申荷永.教育导刊,2013(07)

[34] 沙盘游戏意象疗愈体验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李北容;申荷永.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06)

[35] 积极心理学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李江雪;魏晓丽;申荷永.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36] 抑郁症状阳性人群的初始沙盘特征. 谭健烽;申荷永;李鹤展;禹玉兰;王丹丹心理科学,2012(04)

[37] 躯体化症状人群的初始沙盘特征研究. 谭健烽;申荷永;李鹤展;王丹丹.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03)

[38] 积极想象的理解与应用. 李北容;宋斌;申荷永.心理科学进展,2012(04)

[39] 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 陈灿锐;高艳红;申荷永.心理科学进展,2012(01)

[40] 焦虑症状的绘画评定研究. 陈侃;宋斌;申荷永.心理科学,2011(06)

[41] 论超越性道德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学价值. 辛斌;申荷永;田汉族.武陵学刊,2011(06)

[42] 荣格与后荣格学派自性观. 陈灿锐;申荷永.心理学探新,2011(05)

[43] 大学生对心理分析释梦治疗的接纳意愿及其相关研究. 陈侃;申荷永.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44] 四川震区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房树人绘画特点. 朱绘霖;项锦晶;陈雯瑾;申荷永;高岚.教育导刊,2011(06)

[45] 浅论《诗经》中“雅威”意象的心理学意义. 张敏;申荷永;刘建新宗教学研究,2011(01)

[46] 儿童动物绘画投射规律的初步探索. 陈侃;申荷永;陈姗姗;李靖.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6)

[47] 论Empathy的翻译及其内涵. 肖福芳;申荷永.心理学探新,2010(06)

[48] 强迫症状人群的初始沙盘特征. 谭健烽;申荷永.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0)

[49] 心理症状阳性者的初始沙盘特征研究. 谭健烽;申荷永;李鹤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4)

[50] 广州市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网络行为特征分析. 余祖伟;申荷永;孙配贞;张仕华;郭晓溶;辛妙菲.华南预防医学,2010(04)

[51]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现状与研究综述. 肖福芳;申荷永.教育导刊,2010(07)

[52] 分析心理治疗的来访者满意度评价与叙事分析. 江雪华;项锦晶;武晓艳;申荷永.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05)

[53] 心理投射技术在震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蔡成后;申荷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9)

[54]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欲求压力与沙盘主题相关分析. 项锦晶;申荷永;李雪江.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2)

[55]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潜在防御机制. 项锦晶;李巍;申荷永.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04)

[56]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客体关系特点. 项锦晶;杨晔;申荷永.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1)

[57]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与进展. 余祖伟;申荷永.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02)

[58] 论直接深入无意识的积极想象与内视方法——兼论作为单纯觉察的意识 冯建国;申荷永;刘晓明心理科学,2010(01)

[59] 当今《诗经》研究之困境与心理学的思考. 张敏;申荷永.广东社会科学,2010(01)

[60] 荣格“积极想象”方法初探. 武晓艳;申荷永.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06)

[61] 父性意象及其满意度对父子关系的影响研究. 张富洪;申荷永.中国青年研究,2009(07)

[62]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欲求-压力分析. 项锦晶;申荷永;李江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5)

[63]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初始沙盘的典型特征. 李江雪;项锦晶;申荷永.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4)

[64] 地震中丧亲学生的沙盘特点. 陈灿锐;申荷永.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4)

[65] 正念禅修在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李英;席敏娜;申荷永.心理科学,2009(02)

[66] 成人素质希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陈灿锐;申荷永;李淅琮.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01)

[67] 应对方式:希望与幸福感的中介. 陈灿锐;申荷永;高岚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2)

[68] 论作为一种创伤后心理反应形式的分离. 赵冬梅;申荷永.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69]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研究回顾. 张富洪;申荷永.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70]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功能及意义. 范红霞;申荷永;李北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04)

[71] 荣格与保利:原子与原型的探索. 陈侃;申荷永.学术研究,2007(09)

[72] 民办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罗夏墨迹测验自我概念变量研究. 蔡成后;申荷永.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08)

[73] 言语道断,回头是岸——片论佛教禅宗与拉康派精神分析的实践风格. 尹立;申荷永.宗教学研究,2007(02)

[74] 赫尔曼·黑塞与心理分析. 张敏;申荷永.学术研究,2007(04)

[75]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评估与干预中的运用. 江雪华;申荷永.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01)

[76] 解释学与荣格心理分析. 赵冬梅;申荷永.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77]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赵冬梅;申荷永;刘志雅.心理科学进展,2006(06)

[78] 近20年国内外强迫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及动态. 范红霞;申荷永;张敏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6)

[79] 个体心理治疗的复杂性. 江雪华;申荷永.心理科学,2006(06)

[80]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人”及其发展. 范红霞;高岚;申荷永.教育研究,2006(09)

[81] 心理分析治疗中“界限”的概念体系及意义. 范红霞;申荷永.心理科学,2006(05)

[82] 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江雪华;申荷永.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4)

[83] 军队士气理论研究综述. 李春苗;申荷永.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4)

[84] 国外自杀心理学研究与理论评介. 王求是;刘建新;申荷永.心理科学进展,2006(01)

[85] 环境保护心理学:环保行为与环境价值. 徐峰;申荷永.学术研究,2005(12)

[86] 心理环境与环境心理分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学思考. 申荷永.学术研究,2005(11)

[87] 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 申荷永,陈侃,高岚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2)

[88]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申荷永.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06)

[89] "爱"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探析. 李春苗,蔡宝鸿,申荷永.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90] 荣格与中国:对话的继续. 申荷永.学术研究,2004(11)

[91]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申荷永,徐峰,宋斌.心理科学,2004(06)

[92] 神经官能症躯体化倾向的绘画诊断研究. 陈侃,申荷永.心理科学,2004(05)

[93] 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 李江雪,申荷永.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4] 论心理学术语翻译的标准化. 申荷永,宋旻烨.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02)

[95] 对当代主要智力理论的解析. 范国平,申荷永.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3)

[96] 《周易风水》与“心理分析”——重访爱诺思. 申荷永,高岚周易研究,2001(03)

[97] 教育心理学若干发展趋势探析. 高岚;申荷永.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5)

[98] 中国文化与心理学 高岚,申荷永.学术研究,2000(08)

[99] 《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学. 申荷永,高岚.心理学报,2000(03)

[100] 汉字与心理原型. 高岚,申荷永.心理科学,2000(03)

[101] 荣格与中国文化. 高岚,申荷永.心理学报,1998(02)

[102] 心理学史与“核心课程”. 申荷永.心理科学,1996(06)

[103] 论心理学术语翻译的标准化. 申荷永.心理学报,1996(04)

[104] 心理学史的课程与教学. 申荷永.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

[105] 荣格与中国文化. 申荷永.学术研究,1996(07)

[106] 团体内聚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申荷永.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1)

[107] 汉字中的心理学. 申荷永.心理科学,1993(06)

[108] 论勒温心理学中的动力. 申荷永.心理学报,1991(03)

[109] 关于心理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申荷永.心理科学,1991(03)

[110] 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生命全程研究. 高岚,申荷永.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03)

[111] 中国心理学理状与发展之我见. 申荷永.社会科学家,1990(03)

[112] 勒温心理学的方法论. 申荷永.心理科学通讯,1990(02)

资料来源:

会议文献

[1] 精神分析在新时代的适应与文学融合. 周曼丽;申荷永.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2020

[2] 沙盘游戏主题与自我防御机制的心理分析研究. 宋斌;申荷永.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2015

[3] 文化与心灵: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申荷永.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亚洲—发展与变革:亚洲背景下的精神分析——IPA首届亚洲精神分析大会,2010

[4] 论直接深入无意识的积极想象与内视方法——兼论作为单纯觉察的意识 冯建国;申荷永;刘晓明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学术交流会,2010

[5] 母亲意象人格阴影结构的探索、验证及分析研究. 范红霞;申荷永.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9

[6]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申荷永;尹立;张敏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9

[7] 沙盘游戏疗法之初始沙盘分析. 蔡成后;申荷永.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9

[8] 一例恋物的沙盘游戏心理分析治疗. 项锦晶;申荷永;李巍.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9

[9] 绘画测验对震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研究. 朱绘霖;项锦晶;申荷永.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9

[10] 知行合一的心理分析研究. 卢奇飞;郝文卓;申荷永.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9

[11] 慈悲与感应: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要义. 申荷永.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9

[12] 以心为本,慈悲与转化:四川省北川中学灾后心理援助. 申荷永.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2008

[13] 主题统觉测验的潜在人格研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欲求—压力特点探索. 项锦晶;申荷永.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07

[14] 中国饮食文化的心理分析研究. 徐峰;尹立;申荷永.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5

[15]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申荷永.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5

[16] 涌现:心理治疗的复杂性机制. 江雪华;申荷永.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5

[17] 军队士气模型及其模拟激励机制验证研究. 李春苗;申荷永.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2005

资料来源:

主要成就

申荷永教授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曾获得1993年广东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优秀教师奖、1996年美国富布莱特奖(Fulbright)、2008年复旦大学校长特别奖,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规划、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以及多项国际合作和省级科研项目。1998年至2012年,他成立了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并与国际心理分析学会(IAAP)、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合作,云集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先后举办了七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为东方文化与西方心理学搭建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2007年,他启动了“心灵花园”公益项目,运用沙盘游戏治疗技术为孤儿提供专业心理帮助与支持。在全国范围的孤儿院,以及四川震区和玉树震区,已经发展有68所“心灵花园”志愿工作站,志愿者逾千人。2008年,他成功举办了由瑞士外交部和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支持的第二届"中国荣格周"。

获得荣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专访申荷永:什么让我们生病了?哪种心理治疗更适合中国人?.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2024-03-28

心灵意象:治愈与转化 第十届全国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大会在杭召开.浙江日报.2024-03-28

国雅讲堂第十六讲:申荷永教授作主题为“核心心理学: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学术报告.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4-03-22

专访申荷永:为什么说核心心理学是中国人的心理学?.核心心理学.2024-03-22

专访申荷永:为什么说核心心理学是中国人的心理学?.核心心理学.2024-03-23

申荷永:创建中国文化与心理学深度融合新体.齐鲁壹点.2024-03-23

著名心理学家申荷永教授来我校作大型公益讲座.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24-03-22

人类在危机中真正认识自己.光明日报.2024-03-28

核心心理学:申荷永斐恩讲座.豆瓣读书.2024-11-26

荣格与中国文化.豆瓣读书.2024-11-26

洗心岛之梦.豆瓣读书.2024-11-26

三川行思.豆瓣读书.2024-11-26

灵性.豆瓣读书.2024-11-26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豆瓣读书.2024-11-26

沙盘游戏.豆瓣读书.2024-11-26

心理分析.豆瓣读书.2024-11-26

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豆瓣读书.2024-11-26

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勒温的动力心理学.豆瓣读书.2024-11-26

申荷永.中国知网.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