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汉昌(1905年—1931年3月),又名喜初,江西省宁冈县上古田村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
1925年,谢汉昌在南昌中学读书,后加入国民革命军;1926年,他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冬,担任中国共产党兴国县东北特区区委书记。1927年10月初,他参加古城扩大会议,对中国工农革命军决策建立井冈山市根据地起了积极作用。1928年2月,谢汉昌当选为宁冈县县委委员。同年5月,他提供的数据,为宁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起了作用。1929年1月,谢汉昌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下山,转至兴国,在兴国坚持武装斗争。
1930年3月,谢汉昌被选为赣西南特委候补委员,任特委宣传部秘书。同年7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他的工作由地方转为军队,协助军长和政委做好部队的社会主义工作。1930年12月7日,谢汉昌被诬为“AB团”要犯,被捕扣押,当月12日被放出。他率部分红军渡过赣江到永新县,成为“富田事变”中重要人物。1931年3月,谢汉昌被错杀,时年26岁。建国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谢汉昌13岁离开家乡,后投奔李烈钧部当兵。1925年,他在南昌中学读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同年,谢汉昌加入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参加了进攻湖南省,会战武汉等战役。1926年,谢汉昌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受党组织的派遣到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听过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分析和关于如何开展工农运动的讲课。毕业后,他被派遣到了江西赣南发展中共党的组织和指导农民运动工作。
1926年10月,谢汉昌受中共赣州特别支部的派遣,以中国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首先建立了国民党崇义县党部,接着又发展陈赞雍等加入共产党,建立中共崇义支部。不久,他和另一名党员舒国藩来到信丰县,在斗争中发展了黄维汉等为党员,建立了中共信丰县党组织。同年冬,他又被派到兴国县发展党的组织,并担任了中共兴国县东北特区区委书记。
1927年春,谢汉昌受命回到宁冈,分别在新城和龙市举办了两期农民运动训练班,每期参训者五、六十人以上。谢汉昌讲授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内容。他讲课善于联系实际,深受学员欢迎。训练班结业后,他带领学员深入全县各地,开展农民运动,使新城、古城百分之五十,龙市、大陇、睦村等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农民协会。全县参加农会的达三万多人,宁冈出现了革命高潮。5月,“马日事变”后,湘赣边界中国国民党右派对革命派实行血腥镇压,他列为追捕对象之一,为避敌人,被迫离开宁冈到酃县下关打埋伏。
1927年10月初,谢汉昌得到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中国工农革命军来列宁冈的消息,他赶到古城,见到了他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时给他们讲授课的老师毛泽东。毛泽东邀请他参加了前敌委员会召开的古城扩大会议,在会上,他和龙超清向与会者介绍了湘赣边界和宁冈农民运动的情况,对于工农革命军决策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井冈山市根据地起了积极作用。
1928年2月,中共宁冈县委成立,谢汉昌当选为县委委员。他有文化,对宁冈的情况很了解。5月,朱德在古城文昌宫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宁冈土地分配问题。会上,朱德问起宁冈的情况,有多少人,多少田,土豪占有多少,老百姓情况如何,许多人回答不全。谢汉昌有根有据,准确全面地回答了朱德提出的问题。他介绍宁冈有粮有油,种一年可吃三年,还挑米到永新县、酃县、茶陵县等邻近各县去卖,并列举宁冈最多粮的首户是洋坳吴竹孙家,收租7600多担谷。他提供的数据,为毛泽东、朱德指导宁冈分田,和坚持以宁冈为中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9年1月,谢汉昌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下山,转至兴国县,与胡灿等在兴国坚持武装斗争。1930年3月底,中共赣西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吉安县富田召开,正式成立赣西南特委,谢汉昌被选为候补委员,任特委宣传部秘书。根据“二七”陂头会议精神,谢汉昌和中共宁冈县委着重加强彻底平分土地和党政建设工作。宁冈县和边界各县一样,曾两度分田,由于敌人的不断进犯和地主豪绅的破坏,不少地方的土地分配出现了反复,全县程度不同的存在一些问题。谢汉昌等根据《二七土地法》有关规定,发动群众,再次分配土地,该分青苗的就分青苗,使宁冈全县的分配土地工作基本上达到了平分土地的要求。在党政建设方面,主要是对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进行整顿和充实。针对有的党、政机关平时工作害怕敌人进攻时报复,敌人一来便销声匿迹等情况,谢汉昌等采取措施,该撤换的就撤换,该清除的清除,选拔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坚决,有一定领导才能的同志到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工作。由于谢汉昌等的努力,使宁冈的各项工作由在九次攻吉战斗中,都有宁冈地方武装和群众参加,多则上千人,少则二、三百人,受到赣西南特委的嘉奖。
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在吉安县陂头村宣布成立,谢汉昌任政治部主任。谢汉昌由地方工作转为军队工作,工作起来是有一定难度,他向曾炳春等学习,克服困难,熟悉了军队的工作。他协助军长和政委做好部队的社会主义工作。在第九次攻吉战斗中,敌人向红二十军攻占的真君山阵地进行反扑,敌我双方展开了争夺战,红二十军全体官兵在曾炳春、谢汉昌等率领下,打退了敌人的反扑,保住了阵地,为攻入城区创造了条件,体现了谢汉昌在政治思想工作上的才能。
1930年12月7日,谢汉昌被诬为“AB团”要犯,被捕扣押,12月12日被红二十军一七四团一营放出。其率部分中国工农红军渡过赣江到永新县,脱离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领导,成为“富田事变”中重要人物。次年3月,谢汉昌在宁都黄陂被错杀,时年26岁(有资料显示25岁)。建国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
江西宁都:河长制促进“河长治”.人民网.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