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翅蓟属

大翅蓟属

大翅属(Onopordum),又称棉蓟,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卡蓟族的一属,原产于欧洲南部、北非加那利群岛高加索地区以及西南亚和中亚地区。该属植物共有40种以上,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及苏联中亚地区,中国新疆地区有2个种。大翅蓟属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分枝、带刺的有翅茎,高0.5-3米。在第一个生长季节,它们形成一个基生灰绿色绒毛状叶丛,偶尔有几个花头。在第二个生长季节,它们迅速生长,大量开花,然后随着种子成熟而死亡。大翅蓟属的叶子为羽状深裂或浅裂,有多数线形披针形或深裂的叶片,叶缘有锯齿。花葶上端为典型的蓟花头,呈半球形或卵形,花冠为紫红色(有时为白色或粉红色)。没有辐射花。花被筒细长,对称,无附属物。雄蕊具长而尖的附属物。蒴果为无毛的线形,有4-6条纵肋。种子为无毛的线形,4-6毫米长,有4-50条纵肋。花被片为无毛的线形,有4-50条纵肋。大翅蓟属的种子在夏季中下旬成熟,释放出种子。果实为无毛的线形,长4-6毫米,有4-50条纵肋。种毛由许多简单、细至粗糙的丝状体组成,呈圆形基座。大翅蓟属植物作为某些鳞翅目幼虫(如Coleophora onopordiella)的食物来源。在克里特岛,有一种本土物种,名为agriagginara(αγριαγγιναρά)或“koufoti”(κουφωτοί),当地人将其花朵和嫩叶生食

形态特征

Onopordum L. 大翅蓟属,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被绵毛;茎粗壮,叶基下延成翅;叶大,互生,有刺状齿缺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大,同性,单生或簇生,仅由两性的管状花组成;总苞球形,总苞片常有刺;冠毛数列,刺毛状。

分布范围

大翅蓟属植物生长在扰动的土地、路旁、耕地和牧场上。在其原产地欧洲北非和西亚,其中大翅蓟O. acanthium L. 我国新疆亦有分布。

危害与防治

一些大翅蓟属植物已被引入北美和澳大利亚温带地区作为观赏植物,并在野外自然化。在这些国家中,这些蓟被视为有害杂草,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已经建立了生物控制计划(使用玫瑰冠蓟象,Trichosirocalus briesei)。在北美,也有Trichosirocalus控制计划,但它们对当地蓟类植物造成了不利影响。

所有物种

大翅蓟属包含40种以上的物种,如大翅蓟(Onopordum acanthium L.)、羽冠大翅蓟等。此外,还有无茎蓟(Onopordum acaulon L.)、亚历山大蓟(Onopordum alexandrinum Boiss.)等多个物种分布于不同地区。

天然杂交种

大翅蓟属中也存在一些天然杂交种,如短茎蓟(Onopordum × brevicaule)(无茎蓟 × 大翅蓟)、直立蓟(Onopordum × erectum)(灰蓟亚种 × 塔乌鲁蓟亚种)、大刺蓟(Onopordum × macronervosum)(灰蓟 × 大头蓟)、欧努本蓟(Onopordum × onubense)(分裂蓟 × 大头蓟)和极刺蓟(Onopordum × spinosissimum)(伊利里亚蓟 × 大翅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