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拉新战斗

拉新战斗

拉新战斗,即拉法、新站战斗,是东北民主联军在战略撤退中取得的第一个胜仗。战斗于1946年6月7日晚打响,于10日上午7时结束。这次战斗不仅打击了国民革命军北进的气焰,迫使蒋介石东北地区改变为“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而且为中共建立和巩固东满、北满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背景

1946年5月底6月初,国共双方正在进行解决东北的军事冲突、恢复交通和军队复员、整编、统编等问题的谈判。中共中央命令东北民主联军在撤离四平市以后,再让出公主岭市长春市吉林省等城市,向松花江以北进行战略撤退。

国民革命军不仅迅速占领了东北民主联军让出的地区,而且以国民革命军第71军第88师第263团和第264团1个营越过松花江,于6月6日进占蛟河市的拉法、新站地区。

起因

拉新战斗是谁打的第一枪,在当时国共双方就各执一词,还专门为此进行了谈判(见“新站谈判旧址”词条)。据梁必业、吴岱《兵拉法、新站亲历记》一文称,6月6日,国共双方分别发表在东北地区休战15天的声明,并规定自6月7日起生效。但就在休战声明生效的当日,国民革命军进占拉法、新站的部队就猛烈炮击东北民主联军控制下的蛟河县城,并扬言要继续进攻。于是,东北民主联军第1、第2师的领导联名两度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东北救亡总会”)和东满军区发了请战电报。直到7日下午,“东总”才复电同意集中第1、第2师兵力,坚决歼灭拉法、新站之敌,并指示由第1师师长、政委统一指挥。

部署

接到“东总”复电后,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立即赶到蛟河县城第2师师部同罗华生师长、刘兴元政委商讨攻击拉法、新站之敌的决心部署。

第1、第2师领导本着先近后远先易后难逐次攻击的原则,决心先取拉法,后攻新站。同时确定了进攻拉法的部署,以第1师第1、第2团为第一梯队,第1师第3团、第2师第5团为预备队,第2师第4团前出至新站以西地区阻击可能来自吉林省方向国民党军的增援。

刚刚定下决心,东满军区副司令员陈光来到第二师师部,表示同意上述部署。

在定下决心部署的同时,部队的动员准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

过程

拉法战斗

7日晚,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第1团在副师长李梓斌、师政治部副主任吴岱和团长唐青山带领下,由蛟河市县城以东下洼子出发,沿铁路东侧经子前阳、东安乐,第2团在团长江拥辉带领下由中岗屯经蛟河县城直奔拉法,其他团紧随其后跟进。

第1、第2团于午夜过后分别进到拉法南侧的574.0高地和466.2高地下面,随即展开进攻。第2团第2营第4连发现466.2高地旁边一个无名高地上有火光闪动,就径直向主峰攻击。攻在前面的第3排击毙敌哨兵后,立即发起了冲锋,10几分钟便攻占了两道堑壕。高地北侧帐篷里的国军听到枪声,仓皇进入第三道堑壕应战。第2营集中全营轻重机关枪向敌猛烈射击。第4连在营火力掩护下,经过20多分钟战斗,占领了466.2高地,毙伤俘敌19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轻重机枪5挺、其他枪100余支。

466.2高地被东北民主联军攻占后,国军遂以2个连的兵力拼命反扑。第4连迅即转入防御,将敌人第一次反扑打退。趁敌溃退之机,第2营以第5、第6连接替第4连进行防御,他们又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击。

与此同时,第1团也歼灭了574.0高地上一个排的敌军,并随即以第3营从东北、第2营从东南向拉法村发起攻击。当第2营第6连突入村内时,第1营也加入了战斗。第2团看到第1团已在攻击拉法村,便转以466.2高地作依托从西南向拉法村进攻。战至拂晓,东北民主联军攻占拉法,守敌一个加强营大部被歼,少数逃往新站。

新站战斗

拉法战斗结束后,东北民主联军的指挥所转移到新站东南1公里处的一所民房里。梁兴初、梁必业、罗华生、刘兴元和陈光一起立即商议进攻新站的作战部署。决定以第1师第1、第3团、第2师第5团为第一梯队,第1师第2团为预备队;第2师第4、第6团由第2师副师长贺东生带领在新站以西老爷岭以南地区阻敌增援和截断新站之敌退路。同时决定,各团务于8日黄昏向新站周边指定位置开进,于午夜按照信号一齐发起攻击。

8日上午,3团和5团按照统一部署,由蛟河先乘火车后徒步前往新站。乘火车北上的3团2营在途中遭到五架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蒙受了损失。

8日黄昏,担任攻击新站第一梯队的第1、第3、第5团向新站靠近,于午夜前后进到进攻出发地域。9日凌晨2时,第一梯队同时发起进攻。从东南方向实施攻击的第1团以第2连和警卫连并肩突击,仅经过10多分钟的战斗即打开了突破口,占领了一部分敌军阵地。这时,守军为封闭突破口,组织了反攻。第1团后续部队未跟上,第2连连长李景云、警卫连指导员张纪杰等指挥部队连续打退国军10多次反攻,最后大多阵亡,仅剩10余人在团政治处组织干事曹纬(此前为第2连指导员)的指挥下,坚持到天明。

从西面和南面攻击的第3、第5团曾一度突入新站镇内,但遭到国军连续猛烈的反击后被迫撤出。第4、第6团也在西老爷岭以南地区与由吉林市向新站增援之敌打响。第4团利用夜暗将七道河附近的铁路桥炸毁,限制了吉林省方向的国军向新站蛟河市的机动。

9日凌晨对新站的攻击受挫后,部队伤亡较大。第1、第2师领导经过协商,并得到陈光同意,决心于9日晚再次对新站守敌发起攻击。第1师于9日午前完成了部署的部分调整,第2团5个连接替第3团正面攻击任务,第3团移到新站西北截击可能突围之敌。

中午,国军七架飞机飞临新站上空,投下100多个降落伞,给守军补充弹药和食品。但降落伞大部分落到东北民主联军隐蔽地域。

20时整,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对新站的再次进攻。第一梯队一鼓作气突入新站镇内,然后大胆穿插,将敌分割。守军伤亡惨重,军心动摇。民主联军趁势进行战场喊话。在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守军大部缴械投降,少数逐屋逐院顽抗的国军被各个歼灭,部分向西北突围的国军也被第3团截歼,无一漏网。新站战斗,于10日7时结束。第1、第2两师共毙伤俘敌1900余人(其中守军团长韦耀东被俘),缴获各种火炮10门、轻重机枪70余挺,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意义

拉法、新站战斗同解放战争时期后来的一些战斗相比较,规模不算磊,歼敌也不算多,但在当时取得这样的胜利是非常难得的。这次战斗的胜利,使这个交通枢纽和粮、煤、木材富庶地区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尔后进行的三下江南、东北夏季攻势的前进基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增强了战胜国军的信心。这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国军,打破了他们长驱直入强占东满的企图。拉法、新站战斗后,国军四个月未继续北犯,给东北民主联军整训部队,扩充兵员提供了有利时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