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节,纳西语叫“三多颂”,是“祭三多”之意,是纳西族传统节日和法定民族节日,也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阿普三多”的盛大节日,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和象征之一。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
三多节源于纳西族自然神灵崇拜,始于天宝(南诏时期),因纪念纳西族的保护神——三多神而得名。1986年8月29日,丽江县八届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定为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并规定全地区放假一天。2005年5月27日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进一步明确指出:“纳西族传统节日三多节,放假3 天”。2009年,纳西族三多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名单。2021年6月10日,纳西族三多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多节期间有庙会、踏青、赏花、歌舞娱乐、野炊及农特商品交易等一系列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三多节”有悠久的历史和社会影响力,见证了丽江市各民族相互包容、团结互助的历史,各民族通过共享节日,促进了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
历史沿革
节日起源
“三多节”源于纳西族自然神灵崇拜。据《新唐书.列传.南蛮上》《南诏野史》《滇云历年传》等史书记载,唐朝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封禅玉龙雪山为北岳,并在玉龙雪山脚下“三多”神石处建北岳庙,并定于每年的二月初八祭祀北岳神。从此,民间把祭三多神与祭北岳神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对玉龙雪山神的朝拜和对三多神的朝拜融为一体。
节日变迁
南宋淳四年(公元1253年),蒙古兵南征大理国过丽江,孛儿只斤·忽必烈敕封玉龙山为“大圣北岳定国安邦景帝”。明朝嘉靖年间,木公重修北岳庙,撰有《重修北岳庙记》一文。《光绪丽江府志》卷四记载:“北岳庙,又名玉龙祠。旧志:在丽江府城北三十里雪山麓,唐时建。相传昔有人于山中得异石,负而归,至此少息,重不可举。乡人神之,为立异石祠。及南诏封北岳,即以此石为北岳神。”元世祖忽必烈攻打大理,乃至后来木氏土司西征,“三多”神常被统治者幻化成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助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三多”神成了“长官齐民,卑躬祭祀,求而无所不灵,祷而无所不验”。“三多”神显灵的事,一传十,十传百,供奉者蜂拥而至。至此,每年的二月八“三多节”就成了纳西族地区最盛大的节日。“三多节”,除了祭祀“三多”外,更多的是集民族宗教、歌舞娱乐、野炊、踏青、赏花、庙会及农特商品交易等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1986年8月29日,丽江县八届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定为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并规定全地区放假一天,由当地政府安排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自此,三多节正式成为官方认可的纳西族传统节日。2005年3月21日,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将三多节的放假天数由原来的一天延长到三天。该条例于同年的5月27日在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获得批准。
自丽江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正式将三多节确定为纳西族传统节日以来,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纳西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相互邀约前往玉龙村北岳庙焚香祭拜,祈求神灵庇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清吉平安。祭拜结束后,就地野餐,午餐后,还要载歌载舞、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1993年11月,玉龙县白沙玉龙村北岳庙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纳西族三多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名单。为保护和弘扬纳西族传统节日文化,2010年,丽江市文化主管部门还在白沙、宝山、鲁甸、大具、塔城市、鸣音、太安等乡镇确定了16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纳西族传统礼仪和节庆进行传承和保护。
2012年三多节期间,丽江市玉龙县县委县政府在白沙街和玉龙村白岳庙广场主办了“欢庆‘三多节’暨首届民族传统文艺汇演”,还安排了民族传统祭祀、商业庙会、首届玉龙县民族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玉龙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古城区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白沙乡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参加了活动的组织,丽江市、古城区各乡镇(办事处)、玉龙县16个乡镇以及业余文艺团体参加了演出和比赛。2015年三多节前夕,玉龙县委宣传部还主办了三多节民俗文化专场讲座,县直属机关单位的120多名干部职工聆听了讲座。讲座上,纳西学者和力民为干部职工讲述了三多节的来历、三朵神崇拜的形式、三多节的文化内涵及活动意义等。三多节期间,除举行祭祀仪式、三多节庙会和纳西族民族传统乐舞展演活动外,还在三多阁举办了丽江先贤事迹图片展,在玉龙县文化馆举办了纳西族三多节民族书画展。至此,丽江纳西族三多节已经从民族民间传统习俗发展成为丽江最隆重的大型民俗文化盛会,成为展示纳西族传统文化、提升丽江旅游文化内涵、丰富丽江旅游产品的新平台。
节日习俗
祭三多神的场所,大多数在自己家庭院或家附近场地,也有到三多神的祖庭白沙北岳庙祭祀的,到各地区的三多庙、村庙中,还有在高山牧场祭祀的。
祭祀的群体,有个体家庭、集体和个人求愿。在祭祀时间上也有固定时间祭祀和临时祭祀两种。如果家中有人生小孩,小孩出生第3天为小孩取名后就要请东巴诵经祭祀三多神,以求庇佑。值36岁、49岁的纳西儿女,相邀到三多神庙烧香求愿。纳西儿女要出远门或去服兵役或在外打了胜仗,也要祭祀三多神。
祭三多神仪式纳西语称“三多颂”。祭拜的对象是玉龙山神三多,同时祭拜了三多神的两个妻子(一位是藏族女子,一位是白族女子)、阿布高丁神、蒙鹄葛劳神和从属三多神的五位神灵、各地的山神等。
纳西族祭三多神经典中有白语、纳西语、藏语、汉语、语,因为玉龙山神是这些民族都共同信仰的地域神。
祭三多神仪式活动,有繁有简。完成的祭三多神仪式要请东巴主持,用一只公鸡、一个猪头、白米、大麦、红糖、生姜、茶叶、盐巴、酒、芝麻以及各种香火、果糖等,设坛祭祀。
节日活动
节日期间,东巴祭师主持祭颂三多神,念诵《祭三多神经》《祭圣日神经》,跳东巴祭祀舞。各地的纳西人都要云集到玉龙雪山南麓的北岳庙“三多阁”祭祀神灵,连日继夜对唱《谷气》《喂没答》《哦热热》《阿哩哩》《时授》等纳西族民歌;跳《资搓啰》《呀哈哩跳起来》《咪呼纳西们》《哦噜啦,啊噜啦》等纳西族民间舞蹈;赏茶花、野炊,开展各种活动欢庆节日。各地纳西族群众组织踏青游春、野炊远足,进行农特产品交易,还举行赛马、对歌、打跳等各种文娱活动。
价值与影响
价值
“三多”神是纳西族从游牧到农耕时代直至近代纳西族人民的保护神。由祭祀“三多”神演化而来的“三多节”,承载着纳西族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大量的原始祭祀礼仪在“三多节”活动中被保留下来,是纳西族民俗文化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它涉及纳西族先民的精神、信仰、人生观、价值取向、处世准则,同时,节日期间的大型祭典活动是纳西族特有的多元神灵崇拜,具有特殊的民族学、宗教学价值;承载着纳西族狩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的文化传承,具有极高的人类学、民俗学价值;纳西民歌对唱、民族打跳、东巴象形文、东巴绘画等具有丰富的民族艺术研究价值。
影响
三多节在跨地域、跨族际的民族交流活动中,充分展现出了地域内纳西、汉、藏、白等民族和睦交往的场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各族群众、周边州市汉族、藏族、白族等民族群众和全国各地纳西族群众都共庆节日,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桥梁。在三多节活动中,各民族之间有广泛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共享节日,增进了情感,促进了民族间的了解与信任,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意义。
各族群众在三多节中参与仪式、感受风俗、体验非遗,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与形式赋予这场节日盛会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推动着民族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三多节作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关键符号,增强了各族群众对各自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增强了对民族间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进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思想文化基础。
各族群众在三多节活动中交流互动,展示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也更加坚定了各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能促进文化自信的培养。
传承与保护
1986年8月29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定为纳西族法定民族节 “三多节”,2005年5月27日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进一步明确指出:“纳西族传统节日三多节,放假3 天”。2009年,三多节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6月10日,纳西族三多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三多节》项目保护单位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相关传说
传说一
从前有个山脚的猎人,天天上山打猎常常空手而归,农历二月初八这天,是个属羊的日子,他到了玉龙雪山,见到一块硕大的雪石直立,很像位威武的将军,他好奇,手一扶,身一依,雪石摇动了起来。猎人吓了一跳,等缓过神,他双手一抱,雪石轻如纸张,他便大胆地想把石头背回家去。猎人背了石头一口气下到山脚,歇下来抽了锅土烟,再去背石头,却怎么也挪不动了。神奇的是,从次日起,猎人想什么就能猎获到什么,天天满载而归,打猎时时常在树丛里、山溪边见到一位身着银盔银甲的武士在帮他。他把自己的经历一说,大家都觉得神奇。后来,很多人都屡屡见到了那位银盔银甲的武士在暗暗帮助自己。拜服之余,大家共同出资出力,在雪山脚下白石停脚之地建了一座庙,就叫“三多庙”。
传说二
一千多年前,纳西族有个将军,名叫李华,生于羊年的二月初八。李华原是个放羊娃,因英勇善战,成为了部族威震四方的名帅,茨保和南坦是他的两个得力的文官助手。在一次保卫白沙、驱逐入侵者的战斗中,虽然主人取得了胜利,但李华将军不幸身负重伤,由他的亲随阿巴跟登背到现北岳庙位置的草坪上时,溢然长逝。木氏土司为了纪念他,给他修了聂氏宗祠。年年在他生日的二月初八这天,由土司主祭、平民跪奉祭拜他。
传说三
三多神在西方迁入的三兄弟中排行第三,他曾许诺给一位国王说: “你如每天贡献我三只兽,我必使你享福!”国王照他的话做了,可久久不见大福降临。王后埋怨说,家里的牲畜都让你贡奉完了,你的福在哪里呢?!三多听了,立即现身说:“我本想把天下的一半江山给你,哪承想你于心不诚!”遂十倍赔还了国王的贡品,却让王国一天衰弱一天。三多来到丽江市,对统治者麦宗说: “麦宗,我是三多,从北方前来助你作战,我愿你享受国王的福气,切记!”以后,麦宗每次上战场,都得一位白色勇士相助,屡战屡胜。打猎也是如此。一次上山打猎,德国猎犬围猎到一块大白石,轻如纸,抬它至雪山山脚,却怎么也搬不动了。麦宗知晓白石是神石,将搬运神石的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定为一年一度的祭祀节。
参考资料
什么是三多节?.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7
三多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8
美丽云南 | 纳西族的精神欢歌——美俗:三多节.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3-07
带你了解玉龙县三多节.百家号.2024-03-07
三多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3-07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3-07
乐享云南 | 非遗·纳西族三多节.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7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