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爱兰
傅爱兰,女,湖南陵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理论,开设语言学理论,语音学,社会语言学等课程。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0年至198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1984年至1987年、1995年至1998年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学习,获语言学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4年为美国德州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至2003年为香港浸会大学访问教授。
工作经历
1987.9-1993.7 任职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1993.6晋升副教授;
1993.8-1994.7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国际语言学中心访问研究;
1994.9-2000.12 在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任教,1999.9晋升教授;
(95-98)攻读在职博士学位,98.6获博士学位;
2001.1- 2002,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理论教研室任教。
2002-2003为香港浸会大学访问教授。
2003年-今 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
2008年至今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首席研究员。
个人成就
近几年来,主持和参加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两项部委级课题。教学和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北京市、教育部奖项。近年来,致力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研发了高效汉语拼音教学法、高效普通话水平提高法、港澳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项目。
主编了多套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小学语文教材及普通话教材,参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主持的香港教统局重点资助项目---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教育研究。主编《大学语文》教改教材,主编《有效提升大学生语文能力》教改系列教材,对提升大学生语文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1985年至今,先后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专业论文49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
在港澳地区产生很大影响。主编了多套香港中小学语文教材及普通话教材。
主讲课程
傅爱兰教授主讲的课程包括语言学理论、语音学、社会语言学等。
奖励荣誉
傅爱兰教授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她曾获得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1999年专著获第八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1999年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等院校青年基金”,1998年获“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7年获“中央民族大学优秀教学奖”和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以及1995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首届“李方桂、徐樱纪念奖学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