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蛉(拉丁学名:Oecanthus sinensis),别名中华树蟋,是直翅目蟋蟀科昆虫。其喜藏于杂草或土块缝隙中。主要栖息于瓜、豆等棚架作物及果树、草丛中。世界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俄罗斯等。中国分布于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竹蛉成虫,体长12-14mm,体纤细修长,浅绿色或黄绿色。口器下口式。下颚须下唇须各一对。下颚须5节,下唇须3节。复眼发达,椭圆形,黄褐色,内侧缘镶黄边,着生于触角窝的后下方。触角丝状,淡褐色,长度是体长的两倍。前后翅均薄如纸,透明,前后翅均超过腹末,后翅端部露出前翅,前、中足细而短,前足胫节具一对听器,后足特长,胫节背方有两列齿,跗节4节。雄虫似琵琶形,前翅前狭后宽,发音膜大而明显,椭圆形,内有两条横脉。尾须两根,端部微弯,布满绒毛。雌虫似梭形,前翅狭长。产卵器平直,剑状,超过尾须。雌虫肥胖而稍短,似梭形,前翅狭长,产卵瓣平直。若虫(幼合)黄褐色,形态同于成虫,柔软,体长5-6mm,大小如小蚊子,无翅。触角33节,超过体长。卵呈圆桶形,光滑,半透明,黄白色,长3-4mm,孵化前乳白色。

竹蛉一年繁殖一代,以卵越冬。竹蛉的成虫不吃葡萄,喜食禾本科、黎科、十字花科杂草的幼嫩组织,也喜吃蚜虫。竹蛉因其鸣声清脆响亮,体型纤细,体色秀丽而成为民间传统的娱乐鸣虫之一。

外形特征

成虫:体长12-14mm,体纤细修长,浅绿色或黄绿色。口器下口式。下颚须下唇须各一对。下颚须5节,1、2节粗短,3、4、5节细长,下唇须3节。复眼发达,椭圆形,黄褐色,内侧缘镶黄边,着生于触角窝的后下方。触角丝状,淡褐色,长度是体长的两倍。前胸背板长是宽的1.5倍。前后翅均薄如纸,透明,前后翅均超过腹末,后翅端部露出前翅,前、中足细而短,前足胫节具一对听器,跗节3节,后足特长,胫节背方有两列齿,端部2枚长刺,跗节4节。

雄虫:似琵琶形,前翅前狭后宽,发音膜大而明显,椭圆形,内有两条横脉。尾须两根,端部微弯,布满绒毛。

雌虫:似梭形,前翅狭长。产卵器平直,剑状,8-10mm,超过尾须,末端有3枚黑褐色纯齿。雌虫肥胖而稍短,似梭形,前翅狭长,产卵瓣平直。

若虫:(幼合)黄褐色,形态同于成虫,柔软,体长5-6mm,大小如小蚊子,无翅。触角33节,超过体长。

卵:圆桶形,光滑,半透明,黄白色,长3-4mm,孵化前乳白色。

分布栖息

栖息环境

竹蛉喜藏于杂草或土块缝隙中。其主要栖息于瓜、豆等棚架作物及果树、草丛中。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竹蛉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俄罗斯等。

中国分布

竹蛉分布于中国的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生活习性

竹蛉的成虫不吃葡萄,喜食禾本科、黎科、十字花科杂草(如稗草、狗尾草、灰黎,白菜等)的幼嫩组织,也喜吃蚜虫。

竹蛉白天在枝上爬行觅食,很少跳跃,受到惊吓时会突然跳跃。竹蛉喜夜间鸣叫。鸣声清脆响亮,声如“句(Ju),句,句,句......”类似蟋蟀的鸣叫,但节奏稍慢。鸣叫时两前翅竖立,与身体约成75°角,边走边鸣,鸣声因而忽此忽彼。雄虫在展翅鸣叫时,中胸背板下会分泌出一种引诱雌虫的粘液。当雌虫贪婪取食时,雄虫便乘机与其交尾。江浙一带,成虫出现在夏末秋初。雄虫擅于行走也能跳跃、飞行,雌虫近似雄虫但较肥胖而短,不会鸣叫。

繁殖方式

竹蛉一年繁殖一代,以卵越冬。卵期为5月上旬至5月下旬。若虫期为5月上旬至7月下旬。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下旬。产卵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越冬期(卵)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下旬。8月中旬开始雌虫利用发达的产卵器在植被枝条上钻孔,产卵于枝条中,并在产卵后分泌白色的胶状物覆盖在产卵孔上成白色的小点,产卵孔排成行,次年孵化后卵壳仍留在产卵孔中。

人工饲养

饲养器具

木质、竹质的圆形、方形盒,纸质较硬的盒子较适宜饲养竹蛉,以透明的塑料或有机玻璃质的盒子并配有通气小孔为最佳选择饲养器具。

饲养环境

竹蛉好静,不喜强光,应放置在光线较弱的环境,若在投喂、观赏、打扫时,环境突然变亮,会导致竹蛉受外界刺激而伤害身躯。饲养盒不宜多移动,但移动时应轻轻移动,避免较大震动或摇晃,否则会对竹蛉造成影响,导致几天不鸣。

喂养要求

竹蛉喜食苹果、梨子、南瓜、山芋,不可喂米粥、米饭,容易粘上翅膀,也可适当喂些蚜虫和鲜嫩的树叶。食物以新鲜清洁、品种多样为宜,以保证其获得多种不同的营养成分,增强体质。体质好的竹蛉,鸣声响亮悦耳,抗病能力强,生存时间较长。

为害情况

竹蛉交配后雌虫利用发达的产卵器在植被枝条上钻孔,卵产于枝条的髓部,并在产卵后分泌白色的胶状物覆盖在产卵孔上成白色的小点,产卵孔排成行,间距10mm左右,每产卵孔内有2-5粒卵。所以被寄生的植被常常有发育不良的情况,导致枝干脆弱,水分养料缺失,产量低。

防治措施

结合冬剪:剪除瘦弱的带卵枝条,减少越冬基数。

药剂防治:喷施内吸式杀虫剂,如:吡虫啉,或菊酯类农药,消灭竹蛉的若虫和成虫。

加强检疫:严禁带卵枝、苗调出疫区。

参考资料

暗访夜精灵:听秋鸣虫之中华树蟋.上海植物园.2024-12-24

中华树蟋.中国自然标本馆.2024-12-24

竹蛉.科普中国网.2024-12-24

中华树蟋.上海自然博物馆.2024-12-24

树蟋属.中国自然标本馆.2024-12-24

叫声好听的宠物鸣虫.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