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操蛇屏风铜托座是西汉时期的文物,属于漆木屏风的组成部分。该文物通高31.5厘米,横长15.8厘米。

设计工艺

人操蛇屏风铜托座的设计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扁长方套筒组成,可以做90度展开,作为屏风右翼障的下转角构件。下半部则是力士托座,灵感来源于“越人操蛇”的传说。力士身穿右衽褐衣,短裤,赤足,双眼圆睁,眼球突出,口中咬住一条两头蛇。他双手握蛇,双脚跪地夹住蛇,五条蛇互相缠绕,呈现出玲珑剔透的效果。这件文物原本全身镀金,并配有黑色漆绘线条,但现在只留下了一些斑点。

历史背景

人操蛇屏风铜托座是在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上的一处南越王墓中被发掘出来的。这座墓穴是西汉初期建立都城番禺的南越王国第二任国王,即秦朝统一岭南时的将领赵佗的孙子,自称文帝的赵眛的陵墓。墓穴距离现今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1983年,在建造宿舍楼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座隐藏在地下20米深的陵墓。整个墓穴由750块大型石头构建而成,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共有7个房间,通过两扇石门分开,每个房间都有特定的功能。经过多年的挖掘工作,已经出土了1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15名殉葬者。这些文物中,尤其以铜器和陶器最为具有南方越族文化的特点。人操蛇屏风铜托座是对称出现的,它们是漆木屏风左右翼障的下转角构件。下部采用了越人的形象,他们嘴里叼着、手里拿着、脚下夹着五条相互纠缠的蛇,图案精致透明。目前,这两件文物收藏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文物研究

人操蛇屏风铜托座反映了古代越人对蛇的崇拜,体现了这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特征。

参考资料

人操蛇鎏金铜托座.人操蛇鎏金铜托座.2024-10-31

人操蛇铜构件.人操蛇铜构件.2024-10-31

铜屏风构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铜屏风构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