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太湖平原

太湖平原

太湖平原位于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钱塘江以北、东海以西、浙江天目山以东的地区,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碟形洼地。太湖平原北起长江,东临东海,南部达钱塘江和杭州湾,西部分别与皖南山地、宁镇丘陵相邻。太湖平原大体包括苏州市无锡市、常州、镇江丹阳市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的大部分地区。 太湖流域地形中间低、周边高,相对平缓,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太湖平原内河网密布,有多条大小河流,如长江、江南运河等。太湖流域是中原地区商品粮基地,自六朝以来一直是中国皇室和军队用粮的主要来源。此外,太湖平原还是苏州碧螺春、杭州龙井等著名名茶的原产地,以及丝绸生产加工和棉布生产的重要地区。苏州、杭州、无锡、湖州等地是著名的生丝产地和丝绸加工地点。旧松江府太仓州则是重要的棉花和棉布生产地区。 近代以来,太湖平原的工业迅速发展,现已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包括国营、民营和外资企业。

简介

太湖平原是中国开发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于此从事渔猎耕垦。随三角洲不断淤涨,活动范围也渐向东扩展。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其南段江南运河即纵贯于本区。

太湖平原,碟缘高不过4~10米,大部分4~6米,洼地最低处1.7米。平原上多孤立山地分布。一般在200米以下,太湖中有岛91个。湖荡成群,河川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河道长约4万千米,较大湖荡250多个。

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1米。其西面有西太湖长荡湖,东面有阳澄湖、澄湖、淀山湖等,形成以太湖为中心的湖泊群。有鱼类71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40种,主要捕捞对象18种。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又有较好的耕作措施和机械化条件,可发展双季水稻连作的三熟制。防洪排涝是农业上的一大问题。

地理位置

太湖平原位于太湖流域,北起长江,东抵东海,南达钱塘江杭州湾,西面以浙江天目山及其支脉茅山皖南山地、宁镇丘陵相隔开,包括浙江省杭州市主要地区、嘉兴市湖州市全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全部、丹阳市上海市全部。

地形地貌

地形上是一巨大碟形洼地,洼地底部即属老三角洲部分的湖沼平原。地面高程一般2.5~3.5米,是长江三角洲湖泊集中分布区,有大小湖荡200多个,以太湖为最大,面积2 425平方千米(水位3.1米),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此外有西太湖长荡湖阳澄湖、澄湖及淀山湖等,面积都在60平方千米以上。由二叠系石英砂岩等坚硬岩石组成的孤丘分布密集。太湖湖区有大小岩岛40余座。较著名的湖岛有西洞庭山(高336米)。洞庭东山和马迹山原为c岛,后与湖岸相连成为平原孤丘。在苏州市、无锡、常熟市松江区青浦区等地亦有岩丘分布,一般高约百米,最高不超过350米。如苏州穹窿山345米,惠山336米,常熟虞山288米。环绕湖沼平原周缘的碟缘高地,地面高程一般亦仅4~8米,西缘高于东缘,南缘高于北缘。

水系

太湖平原发育了较为完整的太湖水系。水系以太湖为“中转站”和调蓄库,来自浙西天目山的东、西苕溪水系,从太湖南岸的湖州市长兴县一带入湖;发源于宜(兴)溧(阳)山区的荆溪水系,从西岸的大浦、百渎等港入湖。全流域的径流,分别由太湖北部和东部的沙墩口、胥口镇、瓜泾口、南厍口及大浦口等经由望虞河浏河镇吴淞江黄浦江等泄入长江,其中洪水期的80%以上的径流通过黄浦江下泄。

经济

太湖平原是中原地区商品粮基地,自六朝以来便是中国皇室和军队用粮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耕地的不断被挤占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本身地区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我国人均耕地水平,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支离破碎,农业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导致其太湖平原中国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

太湖平原也是苏州市碧螺春、杭州市龙井等名茶的原产地,此地又以丝绸生产加工和棉布生产而闻名,苏州、杭州、嘉兴市、无锡、湖州市是著名的生丝产地和丝绸加工地点,旧松江府太仓州是重要的棉花和棉布生产地区。太湖水产丰富。近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工业迅速发展。现已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国营、民营、外资企业数量众多、实力雄厚。

参考资料

..2023-12-23

长江三角洲.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