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一月一日,上海市出现了一本叫《文潮》的文艺月刊, 它的主编是马博良,发行者署名文潮社,社长郑兆年。这本三十二开大小的月刊共出七期。
简介
此外,《文潮》还刊载过不少简短的消息,向读者介绍了有关老舍的行踪。如:“老舍已抵纽约。过华盛顿时,曾应华盛顿大学之请,举行公开讲演。极受当地欢迎。”50“曹禺与老舍于上月到好莱坞参观华纳,二十世纪两电影公司拍片,颇受美国明星之欢迎。”“老舍于上月十二日在美国费城国际学生总会发表演说。并以英文撰剧本一种,在美上演。又应哈佛大学远东历史教授费正清博士及中文系主任比格斯大夫教授之约,参观该大学云。"“老舍之《离婚》已译成英文本,将于六月间在纽约出版。”53“老舍原定本年三月返国,现因\u003c祥子\u003e摄制电影关系,已经美国国务院核准续居半年,至九月返国。”……这些消息的来源,虽然并不能肯定全部出于赵清阁之手,然而有一点却是众所周知的:即赵清阁对老舍的行踪尤为关注,她与老舍有直接的通信联系,有条件及时获得老舍身处异国的更多消息。
特别应该提及的是,《文潮》还曾力排众议,为老舍关于“原子弹”问题的表态进行过辩护。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老舍与曹禺在美国时应邀出席一个科学家讨论原子能的会议。当时,正值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原子弹试验的前夕,于是被问道:“应不应该将原子秘密向苏联公开?”由于老舍反对扩散原子武器屠杀和平人民,所以他回答说不应该将原子秘密告诉苏联。哪里料到日后美国通讯社发表消息时说老舍反苏。
当时,美苏两国之间的竞争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苏联邀请郭沫若访苏在先,而美国邀请老舍与曹禺访美在后,这种文化交流的背后,都包含着难以明言的竞赛成分。而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中苏友好,反对原子弹试验,为此,郭沫若、茅盾和田汉等都站在中共党组织的立场上,写文章严厉地抨击美国的原子弹试验,同时也尖刻地“批评”了老舍。57在国内主流媒体一面倒的形势下,只有赵清阁站出来,利用《文潮》来为老舍辩解。她在《文潮》上刊载消息说:“曹禺及老舍致函其国内友人称:曹禺年内返国。老舍尚欲赴英伦。老舍并云在美除被赛珍珠女士邀作文艺讲演外,绝未作任何‘原子’讲演,对国内谣传表示不愿声辩,盖自信谣传终必不攻自破也。”文字虽然不长,但却将事情真相明确地告诉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