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畤县
战国时其地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始置好邑。秦统一后,更名好畤县,县治在今乾县东8里的好畤村,属内史。
历史沿革
汉
西汉时内史几经更名,刘彻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名右扶风,好畤县属右扶风。东汉裁撤好畤县。
晋
西晋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复设,治迁今好畤村东南2里,属扶风国。
拓跋宏太和十一年(487年),好畤县为扶风郡治,境内有武都城。 宇文邕建德三年(574年)裁撤好畤县,其地并入莫西县(治今乾县西北),属扶风郡。
隋
杨坚开皇十八年(598年),莫西县改称好畤县,属宝鸡市;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雍州改称京兆郡,废好畤县,其地并入上宜县。
唐
李渊武德二年(619年),析泉县一部重置好畤县,属雍州;李世民贞观八年(634年),废上宜县,其地并入岐阳县;二十一年(647年),裁撤好畤县、岐阳县,以两县地重置上宜县,后又更名好畤县,移治于今永寿县西南好畤河镇。好畤县等级为县,境内有大横关。
五代时,好畤县隶属乾县,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有。
宋
元
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废好畤县,其地并入乾州。此后未恢复县制。
参考资料
魏书.中华书局.2021-06-09